top of page
搜尋

一份“差评”的讣告

来源:晨读文摘 1895年的一个早上,一位富有的瑞典商人,正在用咸鱼、鸡蛋和培根制作早餐。弄好后,他又开始调制咖啡。 在这个过程中,他无意间瞥了一眼当天的《斯德哥尔摩日报》,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照片竟被刊登在头版上,再仔细一看,那竟然是一份“讣告”! 他很生气,但转而一想便明白了,报纸很可能把他刚刚在东印度群岛遇难的兄弟误当成了他,为了“抢发”这条吸引读者眼球的新闻,并未核实就发了出来。 这么一想,他便不再生气了,相反抱着无比好奇的心态,想看看报纸到底是如何对“死去的他”盖棺定论的。 结果,他在讣告看到这样一些“刺人”的字眼:“富得冒油的军火商”“炮火灾难的始作俑者”“失败的经销商”“小贩之死”! 这完全让他始料未及,他一生都走在发明和创造之路上,仅发明专利就有三百多项,目的只是想帮人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可没想到,死后,人们竟是这般地评价自己,给了他一个“差评”的讣告! 再也没心思吃早饭的他,立即叫来了司机,让他载着自己直奔斯德哥尔摩最大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去。 在那里,他写了新的遗嘱——一份创立诺贝尔奖的遗嘱,他决定把自己存在银行的九百多万美元的年定期利息拿出来,奖给那些在物理、化学、生物医学以及文学、和平等领域内对人类做出突出贡献的人。 不错,他便是炸药的发明者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因为设立了诺贝尔奖,他被一代又一代的世人牢牢记住。想想你死后的“讣告”吧,它或许能提醒你,在活着的时候,该做些什么。 诺贝尔生平: 诺贝尔出生于1833年,出生的那一年,他的家庭因为一场大火而破产。诺贝尔也因为从小过于瘦弱,一度担心是否能活到成年。好在他的父母为人乐观,诺贝尔的童年虽然艰苦,但也快乐。 8岁那年,诺贝尔到当地的约台小学上学,这也是他人生中,唯一一次接受的正规教育。由于生病,诺贝尔几乎没有在学校上过什么课,可他每次考试都能名列前茅。 曾有富二代嫉妒诺贝尔的成绩,想修理他一下。可是想到诺贝尔家是做炸药的,他们也就放弃了。 诺贝尔曾经问过自己的父亲,炸药是一种杀人的东西,那爸爸你为什么还要制造呢?他的父亲回答,炸药也是可以用来开山僻路,发展工业,技术没有好坏,关键看人怎么使用。 之后不久,诺贝尔父亲研制的水雷,被俄国皇帝赏识。全家搬去了俄国,时年9岁的诺贝尔因为不懂俄语,身体又不好,不得进当地学校。 他父亲不得已请了一位化学家当家庭教师,辅导他们兄弟三人的学习文化。或许是巧合吧,在老师和父亲的双重熏陶之下,小诺贝尔反而迷上了化学。 诺贝尔平常学习俄语之外,几乎每一天都投入化学的海洋之中。7年之后,年仅17岁的诺贝尔,就已经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化学家了。 可事世难料,1859年平静的日子又被打破了,父亲所在的工厂再度破产。诺贝尔一家只好又搬回到瑞典,当时瑞典的炸药根本满足不了采矿的需求。 于是诺贝尔和他的弟弟一起,建立了一所实验室,开始研究炸药。经过多次试验,诺贝尔终于发明了使硝化甘油有效爆炸的方法。诺贝尔开心的不得了,可研究炸药不是开玩笑的,随时都有危险。 终于,意外发生了,在1864年9月3日,他们的实验室在制造炸药的时候,就不小心发生了爆炸。这次爆炸带来的结果,无疑是惨烈的。 不仅父亲受了重伤,弟弟更是被炸死,此外爆照的威力,也让附近的居民产生了恐惧。纷纷反对诺贝尔的实验室继续,不仅瑞典政府禁止重建实验室,整个欧洲都不让建设。 恍惚间,诺贝尔忽然发现,那些以前支持自己的人们,那些以前支持自己的人突然都变成了敌人。诺大的欧洲,竟然容不下一个诺贝尔,他陷入了双重困境之中。 ▲ 诺贝尔遗嘱手稿(图略) 迫不得已,诺贝尔只好将工厂,建设在了一艘破败的驳船上!可是命运再次没有眷顾他,诺贝尔这座工厂中生产出来的硝化甘油,在世界各地的工厂和火车中发生大爆炸。 这种灾难性的大爆炸,让民众痛斥诺贝尔是个大恶魔,并且接连游行,要求政府禁止这类产品的销售与生产。 在巨大的压力下,各国政府迫不得已颁发了禁止生产硝化甘油的规定, 诺贝尔再次被逼到了穷途末路,曾经带来荣誉和财富的炸药,现在变成了致命的武器。 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仅靠专利费就是一笔天文数字,他所建立的工厂,更是构成了庞大的商业帝国,盈利多到诺贝尔本人都无法计算。他的炸药军工影响着世界实力分布和政治走向,各国政府对敬若神明。 然而这一切并非诺贝尔的本意,他厌恶商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发明带来的流血冲突。他说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理想幸福的生活,他视金钱和名利为无物,一生质朴,无欲无求。 他的一生都在为人类进步而努力着。比起他的巨额财富,诺贝尔的精神才是难以估量的富足。即使他富可敌国,即使他取得了惊人的贡献! 但诺贝尔却最终落得个一生孤独的结果。他一辈子居无定所,身边没有一个能分享快乐的亲人,也没有一个可以互相支撑的生活伴侣,膝下更是无儿无女。 1896年12月10日晚上,诺贝尔在圣利摩的米欧尼德庄去世,终年63岁。 他曾在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描绘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孤苦伶仃的人,临终时没有一个人在他耳旁说过一句温柔的话,咽了气也没有一个亲人为他合上眼睛。 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老人的悲哀与孤独!实际也确实如此,直至诺贝尔临终时身边都没有一个亲人,最终帮他合上眼睛的,还是他的法国佣人。 诺贝尔去世前于1895年立下遗嘱,将其财产大部分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年息(每年20万美元)设立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以及和平奖5种奖金(1969年瑞典银行增设经济学奖),奖励当年在上述领域内作出最大贡献的学者。 从1901年开始,奖金在每年诺贝尔逝世时间12月10日下午四点半颁发。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关于特朗普说几句

摘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关于特朗普关税说几句 ✪ 华生经济学家本来这一段就是在读书休息,还点欠债,修身养性。没想到特朗普的关税大战搅动全球,朋友们要我一定得说两句。 如果要说的话,我觉得人们常说永远不要轻视对手,特别是对过去已经多次被人低估的特朗普这个张狂易变的人来说,就更...

 
 
 
研究员陆震:食品安全问题全是故意犯罪,没有一个是失误

关注 这样直接面对面说出食品安全问题本质的人和媒体,幸好还有,但也只有这一组了。上海社科院研究员陆震在接受凤凰网财经《封面》专访时表示:食品安全事故不一定谋财,但一定害命,而且真正受不安全食品影响的人,大多是低收入的人。...

 
 
 
文明为什么总会被野蛮打脸?

作者关山远 原载2015年11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第十版 本文转自公号凤凰人文历史 凤凰人文历史 《凤凰人文历史》致力于传播“真相、趣味、理性、良知”为核心价值的人文历史知识,以“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为理念,致力于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寻找人文精神的支点。 公众号 01...

 
 
 

Comments


nandos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服务侨社,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凡本网转载的内容,若版权人或作者不愿被转载使用或内容错误,请联系通知我们以便及时更正或删除。

Copyright ©2020 by 南非百事通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