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蓝鹰|从武汉到石家庄,我们有没有成长


原创 蓝鹰 病毒时代


关于石家庄2万人隔离的一些信息补充(本文背景资料)武汉封城一年后,石家庄也封城了。今天看到一个石家庄异地迁移隔离的视频,感觉很蹊跷,甚至不可思议,于是,求证一番,网络视频真实不虚。后来,又看到一个拍摄石家庄封城时的一些其它生活场景,主要是购物,给我感觉似曾相识,加上朋友的一些描述,让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从武汉到石家庄,我们到底有没有成长? “我们”包括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先说前者。如果说当初因为病毒太具有突发性而令人措手不及,并且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那么,今天的应对就应该沉稳很多。可是,我们发觉并非如此。封城的措施也许干净利落,甚至出人意料地发生了迁徙异地隔离的行为。大冬天的石家庄温度零下,可谓寒冷。特别是体弱多病及老幼者,面临的难处可想而知。至于使用了什么方法让百姓最终配合了这项举措,我们不得而知。关于异地隔离的背景原因,我们也不甚明了。姑且不论这些,也姑且认为是“为了百姓好”,那么,我们想知道的是,临时居所是否有完备的生活设施呢?简陋一点没有关系,但是如果连一床像样的被子也没有,那一旦受凉感冒了,就更容易感染。这和迁徙隔离的初衷相背离了。假如准备充分,那么,纵使迁徙隔离的理由百姓一时不能接受,也无碍,只要衣食住行不要令人担忧和惶恐就可以。从视频上,我们看不到百姓自带被子,不知道是否有统一发放的保暖的被子。这种安排如果也没有,那么,实在令人担忧。再看封城后的生活实拍,那和武汉当初没有差别。我总以为物资一定是充足的,就算社区没有储备,但是,起码要在决定封城之际开始准备,确保大家呆在家里,也能顺利采买基本生活和日用必需品,这样才能让大家更好配合有关方面的工作落实。可事实是,我们看到石家庄很多小区居民,隔着铁门或围墙栅栏,向外面的摊贩购买菜蔬或其它东西。还有就是超市也因为人多而拒绝后来的人进入,外面排着长长的队伍,寒风中,不禁令人哆嗦。 关于价格问题,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为疫情而中断了生活来源的家庭来说,高昂的价格压力实在让人力不从心。一斤大白菜六元钱,一颗白菜就几十元,那么其它物资必然也是水涨船高,人不可能一天就吃一颗大白菜度日,如此算下来,一天得上百元甚至超过百元的开销,从何而来呢?至于其它诸如房贷、房租等,就更难支付。所以,有关方面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上,能够多为百姓的困境想一想。那种不但收费,而且高昂收费的行为,不可取。至于林采宜教授说的“把钱花光,为国争光”的话,就算不是是反人类的,至少是反常识的。因为,很多百姓根本木有钱,如何花?假如社区或有关部门根本没有考虑这些问题,那么,武汉疫情到底给我们提供了什么经验呢?另外,网络也流传一些保安或其它公办人员粗暴执法的视频,我真心希望是假的。因为疫情已经让人生活在不安恐惧中,如果再遭遇自己族群的野蛮对待,那么绝望就会产生。这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文明执法,一直是大家倡导的,不能因为某种理由就不惜一切手段。 另外就是关于地域歧视的问题,依然存在。去年时候,人们把武汉人当成了共同的敌人,把他们当成了过街老鼠(实际上真正的过街老鼠,人们已经视而不见),共同围剿。如今,石家庄人境况差不多成为当年武汉人的翻版。谁知道下一轮是何地不幸沦陷呢?所以,我们要从当初的思维中解放出来,我们不要把病毒之过归结到不幸感染者的头上。一次又一次,如果都不能从痛苦中汲取教训,那么,苦难再多,也不可能让我们成长,只能重蹈覆辙。本人只是一个普通的百姓,深知百姓疾苦和无助,因此,说几句个人的想法。关于疫情,只要大家如实记录和坦诚想法,应该是被允许的,否则,李文亮等人的生命付出就毫无价值意义。我们拿什么来证明自己的进步和成长呢?请将人性的善,渗透在我们的每一项管理之中。请将人性的善,体现在对待困境中的人身上。

2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一棵青木 远方青木 2023-09-28 01:57 发表于湖北 今天这个时代,是一个对平民最友好的时代。 但实际上,在座的诸位,有一个算一个,向前推18代,全是贵族,甚至是皇族,无一例外。 大家都听过一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意思是哪怕你再有钱,三代之后你的孩子必然有人成为穷人,甚至可能全部变成穷人。 这句话一点都没错,家教再好都会有不争气的后代出现,如果运气不好生出一堆不争气的后代那也不

基层那些事 2023-09-28 10:58 发表于河南 二十年前,也是在这个季节,在当时中国乡村一块极贫瘠的土地上,我开始准备参加高考,并由此和北京大学结缘。 在填写高考志愿之前,我曾收到一位邂逅相识的学者的来信。他早年毕业于北大,深以为那里藏有知识的金字塔,因而在信中告诫我,要珍惜这十年一遇的机会,把北大作为唯一的选择。 当时的我多数时间是和乡亲们一起为生存而忙碌,几不敢有奢望。在生存欲和

编辑:哲学之路(ID:zhexuezhilu) 01 据说盗墓一般要两个人,比如打一个洞,其中一人下去取珠宝玉器,另一人上面用绳子系上来,但一开始,经常发生了拉绳人见财起异抛弃下面同伙而去的事。 于是演变为盗墓团伙以父子居多,但也发生了儿子扔下墓里亲爹的事。 最后形成行规:儿子下去取货,老子上面拉绳子,就再没出现过把人落在墓坑的事。如果这算是制度建设的鼻祖,那么不妨以贼为师。 02 德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