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董县长的“恶意返乡”



以下文章来源于玖奌杂货铺 ,作者敏敏郡主

景来律师导读一则视频在朋友圈流传,一位领导模样的人,在做电视讲话,声色俱厉,杀气腾腾: “凡是从中高风险地区试图返回,不讲你有没有疫苗接种证明,不讲你有没有48小时核酸检测,你只要返回,先隔离再拘留。”(Jlls) 这位讲话的领导,是河南省郸城县县长董鸿。董鸿在回应媒体时说,这个网传视频是经过剪辑的,是不真实的。 那真实的视频是什么呢?(视频略) 董县长说了,这则流传的视频把“不听劝阻,恶意返乡”这些话被剪掉了。 我的个乖乖,董县长的这个回应把我给看傻了,以前只听说过“恶意讨薪”,现在又多了一个“恶意返乡”。 什么是“恶意返乡”? 老百姓要回自己的家乡,因为那里有离不开的故土,(Jlls)有忘不了的乡情,有日夜惦记的老爹老娘,有朝思暮想的阿哥阿妹,这能有什么“恶意”呢? 我就想了一下午,都没想明白,春节到了,老百姓返个乡,能有什么恶意呢? 来来来,郸城县的董县长,你给解释解释,什么是“恶意返乡”? 董县长,不让你学上海的精准防控,你看看隔壁的鹿邑县,宣传就地过年的文案有多温馨: “每一个回乡的脚步,都值得善待。 每一个防守的身影,都值得尊重。” 鹿邑县同样隶属河南省周口市。为什么人家就能这么人性化,人家就能对留下来就地过年的游子带着谢意和关怀,对于准备返回故里的乡村也有体贴和呵护。 可你董县长呢,不仅声色俱厉地祭起“拘留”的大棒,还创造出了一个“恶意返乡”的新词。 为方便疾控管理,就把回家过年这个老百姓最朴素的要求扣上如此沉重的帽子,有这个必要吗? 这是要在春节之前给异地的游子心头捅上一刀,是要寒了郸城县在外乡亲的心? 董县长,你是郸城县的县长,是来为郸城人民服务的,不是来给郸城人民添堵的。 郸城是中国的郸城,是郸城百姓的家乡,不是你董县长的私宅。中国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要不要拘留,是要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的。 董县长张口就来,“只要返回先隔离再拘留”,(Jlls)这是把郸城当成了董县长的私宅?是把郸城拘留所当成了董县长的后院吗? 看来,这位董县长,不仅缺少了一些对百姓的关爱之心,而且对法律也缺乏应有的敬畏之心。 有媒体说,“恶意返乡”说法是对法律法规的“恶意曲解”, 其实,照董县长创造“恶意返乡”新词的方式演绎,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董县长是在郸城县“恶意当官”? 董县长,我这可是善意提醒你,要心中有百姓,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做一个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您可千万不要说我这是在“恶意提问”,也千万不要搞一个“恶意跨省”啊。





千里投毒话犹在,恶意返乡今又生

原创 聂少锐 小聂说事儿 2022-01-22 14:37

我不知道是怎样的官本位思想才创造了这么一个词语——恶意返乡。一个人想回到自己的故乡无论如何都不是恶意的(除非明知得病,故意传播),更有甚者,成为威胁公民不能回家的前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障公民的迁徙自由,在这个词的诞生和运用中,只看到行政机构的恶意和渎职。简单店说,就是不说人话,不干人事。 一切行政的运动化是文革遗风,动辄上纲上线,动辄一刀切,动辄两个凡是,教条化机械化的执行上级命令,以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层层加码,甚至拿着鸡毛当令箭,公报私仇,干些站队整人的勾当,直弄得私囊饱饱,民不聊生。文革的根本即人治,不尊重法律,中国是法治国家,一切行政命令和法规都应该符合国家宪法个法律的规定,并经过法定程序制定,如今地方政府动辄发布的行政命令,应该经过合法性审查,可惜,一些地方行政凌驾于法律之上,随意制定地方性法律法规,随意发布行政命令。 法不强人所难,这是制定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的核心思想。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求,因为人的能力,教育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各不相同,所以法律只能做出符合基本人性的最低要求,一个人遇到困难想回家,过年过节想回家,甚至生病了想回家,这就是人之常情,法律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要求大众去牺牲。 法律尊重和保障人权。在疫情的特殊情形下,法律会对人性做出更高的要求,这个也要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一旦法律对人性做出了更高要求,行政就必须对人做出补偿,就必须保障作为人的基本要求,比如封城后吃饭和就医的权利。如若在法律法规并没有规定封城封路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私自封城封路,阻拦公民自由活动,就是地方政府违法。高级的法治就是对人的保护,不仅不设置障碍,还积极主动促进人的成长,帮助解决现实困难。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的思想核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的工作方法,而我们如今的官员,不作为甚至渎职,一心想保自己的乌纱帽,哪管老百姓的死活,甚至有王丽书记这样的土皇帝,打击报复正直的公民。就是因为这样的老鼠屎式的公务员败坏了大多数尽职尽责公务员群体形象,辜负了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的日夜辛劳。 中国有六亿多人的月收入不足一千,绝大多数人只是艰难求生,还有两千万绝对贫困者,所以无论是做官还是写文章还是制定法律法规,都应该从弱势群体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殊情况特殊对待,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同理心,要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心,因为任何一个政策都可能影响底层人的身家性命,牵一发而动全身,上面一张嘴,百姓跑断腿。想想那些滞留海外的几百万打工人,想想那些过年回不了家的人,想想那些辛苦工作只为还房贷的人,想想那些在凛凛寒冬无家可归的人,想想那些客死他乡的海外华人。从人性出发,才能让制度充满善意和温情。

3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一棵青木 远方青木 2023-09-28 01:57 发表于湖北 今天这个时代,是一个对平民最友好的时代。 但实际上,在座的诸位,有一个算一个,向前推18代,全是贵族,甚至是皇族,无一例外。 大家都听过一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意思是哪怕你再有钱,三代之后你的孩子必然有人成为穷人,甚至可能全部变成穷人。 这句话一点都没错,家教再好都会有不争气的后代出现,如果运气不好生出一堆不争气的后代那也不

基层那些事 2023-09-28 10:58 发表于河南 二十年前,也是在这个季节,在当时中国乡村一块极贫瘠的土地上,我开始准备参加高考,并由此和北京大学结缘。 在填写高考志愿之前,我曾收到一位邂逅相识的学者的来信。他早年毕业于北大,深以为那里藏有知识的金字塔,因而在信中告诫我,要珍惜这十年一遇的机会,把北大作为唯一的选择。 当时的我多数时间是和乡亲们一起为生存而忙碌,几不敢有奢望。在生存欲和

编辑:哲学之路(ID:zhexuezhilu) 01 据说盗墓一般要两个人,比如打一个洞,其中一人下去取珠宝玉器,另一人上面用绳子系上来,但一开始,经常发生了拉绳人见财起异抛弃下面同伙而去的事。 于是演变为盗墓团伙以父子居多,但也发生了儿子扔下墓里亲爹的事。 最后形成行规:儿子下去取货,老子上面拉绳子,就再没出现过把人落在墓坑的事。如果这算是制度建设的鼻祖,那么不妨以贼为师。 02 德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