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高发倡 茶魂星火 2024-02-08 11:06 云南
普洱茶由笔者自1998年跟易武张毅提出“乔木老树茶”,主张将它从混合料中分离出来,并在2003年秋季让新弟制作五件“象明四山”的纯料“乔木老树茶”零售宣传。从2004年春季开始逐步从以往的混合料中分出“老树茶(后又由茶农、茶商兼称为“大树茶”和“古树茶”),到2007年基本分开来,该茶的春茶价普遍达到450每公斤。就被央视经济频道于该年5月15日暴光“猪圈渥堆'熟茶'”而冷落下来回到约八十元上下每公斤。2008年笔者首次与曼拱赵三明购得约2公斤“高大老树单株茶”;从2009月起,笔者的《古六大茶山史考》经几番折腾终于勉强出版。就以莽枝、革登、倚邦少数“高大老树茶”为毛料,以《普洱珍品赛龙井》等多篇茶文配合,并销售《古六大茶山史考》,宣传“高大乔木老树茶”(即所谓“高杆茶”),并继续宣传原生态茶,倡导矮化茶树的“放高”和否定茶树的根底短浅的“扦插”苗而提倡主根深长的茶果苗及其直播。2012年起,普洱茶又开始逐步回升并迅速涨价,直到2019年开始稳定下来。2023年开始又逐步皮软,2024年开始出现明显滞销,其主要原因出在哪里呢?
在2011年前后起,从勐海逐步向“古六茶山”等各地传入偏灶斜锅;2012年前后开始传入“高温炒熟的茶,后期转化不好,甚至不会转化”和“低温或高温短促炒茶,致半生不熟,转化更快也更好”之类的“专家”谬论。2016年前后起,又逐步传入“抛抖表演式”炒茶的“技术”。导致炒出的茶越来越生,越来越绿,制出的毛茶越来越黑。其汤水入腹,有的胃疼、有的呕吐、有的腹泄、还有的头晕……
(下图:易武茶农自豪地发到网络张扬的
墨绿色大半生茶):
笔者早在五年前,就开始依据《中华本草》等中医药书籍对“皋芦”的记载指出:陆羽《茶经》里所谓…“其树如瓜芦”的“茶树”,实际不是真正的“茶树”,仍然是“瓜芦”木。“大叶茶”即《茶经》里的“瓜芦”,它不是真正的自古以来的“普洱茶”品种和也不是清宫贡茶品种;专家所谓“栽培型茶树”,实际是“栽培型瓜芦”。强调指出:它本性高度寒凉,是解热的特效中药,因而不可低温和高温短促炒茶成半生不熟,必须高温炒熟透(降低毒性和寒性)并尽量干燥透的主张。并在2018年前后就公开预言:“工艺不彻底纠正过来,普洱茶必出问题!”可是没有几人信,更没有几人听。2023年秋季,由地方政府官员邀请“专业代表”在各村委会举办错误的炒茶、评茶培训,笔者强烈提出反对意见,非但没人听信,某些官员还反过来指责笔者“偏激”。直到现今普洱茶大量滞销而积压,多数人仍在梦里,执迷不悟,不愿面对和接受摆在眼前的现实。
(下图:正常的陈化“老茶”汤色)
笔者大量的茶文和视频,早已指出:
今“熟茶”根不是“普洱茶”,也不是什么“发酵茶”,而是千真万确、确凿无疑的重度霉变、腐烂茶。
一是它的“渥堆”过程同时具备水分、空气、暖热温度和足够的时限,在此环境下所有的动、植物死体都不可避免地要发生腐烂和霉变。二是它属于所谓的“微生物发酵”,而微生物界都是无法控制的复杂多变的领域,只要滋生“有益菌”,也就必然滋生多种有害菌,包括多种霉菌和细菌。所以“微生物发酵”都是兼有腐烂兼霉变及多种细菌的“混杂发酵”,而不是“纯净的发酵”。况且并非所有的“有益菌”都是可以当饮食入复的;多种“有益菌”都是不可当饮食食用的。三是它泡出来的茶体都呈黑色,汤水都呈红色或暗红色,这是霉烂茶的两大特征和标志。今泡出的茶黑色,汤水红色或暗红色的“黑茶类”包括“六堡茶”和熟茶”及乌龙茶与红茶等,都是霉腐茶,这是“板上钉钉”的推不翻的铁的事实定论。
古代千年历史上的传统“熟普”,不是今“渥堆”的严重霉烂“杂发酵茶”,而是经高温炒熟或蒸熟的今“生茶”。古代千年历史上的传统“生普”,不是经过炒青或蒸青的今“生茶”,而是不经锅炒,也不经蒸青,仅日晒或萎晾后就揉制了干燥出的如“生菜、生肉概念”的“生制茶”。
低温或高温短促炒青,半生不熟的茶,揉制时难于挤压到位,干燥时难于干透,很易发生内霉,致泡出的茶黑色,汤水红色或褐色。专家们所说的这样的茶“转化更快也更好”,实际指的都是暗中霉变“熟茶化”,冲泡出的茶黑色,汤水红色或褐色甚至暗红色,也就是轻重度不同的霉变茶。它能有效掩盖今“熟茶”的严重霉变。
高温抛抖式炒青,致所炒茶的熟度不均匀甚至都是半生不熟,揉制时难于挤压到位,干燥时难于干透,很易发生内霉,致泡出的茶黑色,汤水红色或褐色。
(下图:千年历史上真正传统的如生菜、生肉概念的“生普”)
在毛茶干燥工序中,专家们所谓“保留8%~12%的水分”或者“10%~15%的水分”,也是错误的。这种要求下紧压或散装存放的今“生茶”,也易发生由内向外的“内霉”,致泡出的茶发黑,汤水发红或发褐,甚至暗红。毛茶和紧茶的干燥,必须尽量干燥透彻。未熟透也未干燥透的毛茶,在最多十几天甚至十来天的散茶期间就隐性霉变,为后期加重霉变埋下祸根。
多数今“生茶”的霉变,不是因为存放失误即外部环境潮湿受潮所致,而是炒青不熟又干燥不透,所导致的由内向外的间杂性内霉。
普洱茶的正确“发酵”或正常“转化”,无需微生物滋生和参与,因而无需5%以上的水分,汤水不可发红和发褐,更不可变暗红,必须保持泡出的茶黄褐色或红褐色,其汤水呈清亮的金黄色或深黄色。
笔者已经无数次地将同泡二十年左右的茶,经洗茶时沉、浮分离和随后挑拣,将它们分成“红汤的黑色茶”和“黄汤的褐色茶”,充分证明上述都是铁的事实。茶的汤色不是随储存期限的延长而变红、变深,而是因霉变才变红和变深。
存放普洱茶的仓储环境或条件,只有一种范围,那就是仓储内透光而避晒,透气而避风,无灰尘、烟尘和气味及微小动物的污染。空气湿度不超65%,最高也不超68%,气温有时可达28甚至32摄氏度。不存在空气湿度超过70%的正常范围“广东仓”。所谓的“广东仓”,实际都是“潮湿仓”甚至就是“霉茶仓”。
普洱茶的真正的“陈香味”,只有植物茎类和叶类的陈旧性或枯老性气味,其余的各种气味实际都是受潮甚至是霉变的杂异味。
所谓的“白茶”和“红茶”,实际分别是古代的“传统生普”的最原始或严重失误的工艺,是早就已被祖先改进后淘汰或否定抛弃的低劣工艺。因为它们在萎晾或捂堆的过程中,同时具备水分、空气和约20摄氏度以上温度,并经历三天左右或整天时间,已经发生隐性的霉变。所以泡出的茶中有偏黑色的成分;汤水呈红色或褐色,其四五年的“老茶”汤水暗红色。而“古六茶山”在清代进贡给皇宫和朝廷的贡茶和官茶中的“生茶芽”,也就是古代的“传统生普”,泡出的茶黄褐色或红褐色,汤水是清亮的金黄色。
专家所谓的“茶红素”和“茶褐素”,实际都是茶不霉变不出现,茶体霉变才出现的“霉红素”和“霉褐素”,统称“霉色素”。
这些,致使整个茶业市面遍地几乎都是泡出来的茶都是至少杂带黑色,汤水红色或褐色的霉变茶。众多原料品质优良的普洱茶,非但不好喝,而且难喝;多数茶喝了以后,不是保健和让人惬意,而是让人伤身和不适。
全国的茶界“专家”和“院士”,几乎都是由茶盲冒充的,滥竽充数的“茶盲院士”;全国的茶学理论,包括全国农大的茶学教材内容,除了绿茶和黄茶理论与技术,几乎都是错误的。八十年代以来的全国各大学中的茶学本科及其硕士、研究生、博士生的文凭,除了绿茶和黄茶类以外者,都是空虚的,所代表的都是错误的茶学“知识”,都是茶学谬论。可是全社会的茶农、茶商和多数消费者及管理官员,都如在梦中,执迷不悟,反而拼命维护霉烂茶理论和地位。愚昧至极!
这就是从2023年起普洱茶被逐步冷落、并从2024年起明显滞销、堆满的根本原因。
人们再不下狠心彻底改变这种状况,普洱茶以致全国的茶行业,都是“四轮暴胎”的“推不动”的“破车”。
人们必须尽快地清醒过来,彻底改变茶业的所有误区,从绝路上或困境中摆脱出来,才是维一的出路,也才是健康、顺利、长远、稳定的发展道路。否则迟早都是死路一条!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何去何从,茶农、茶商和消费者及管理官员们自己选择!
赶快醒过来吧!茶业界的人们!催醒的警钟早已响彻云霄和大地!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