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自由的可能性

原创 小贝壳 流动的小贝壳 2024-06-03 11:50 广东 


城市和农村都有自由


在城市里,好久没有看过星空了,好久没有看过大地了。人和自然离得太远太远,爬山踩到的是精致的水泥台阶,抬头望天,望到的全是摩天大楼。


吃的不是地里的,都是大棚种出来的,肉没有肉的味道,青菜没有青菜的味道,住在几十平米的盒子里,每天去到另外一个盒子里,重复着同样的上班路线,同样的工作流程。


真怀念脚踩泥土,目之所及是天空、河流、云彩、树木的地方啊,一切都无需人工的修饰,一切都依照其原本的样子。


城市化一定好吗?不是的


但人为了赚钱、谋生、养家糊口,不得不离开自己从小生活的土地。


但,在农村有什么好处呢?


也看不到小时候的泥土和天空,都被水泥马路和一栋栋精致的楼房取而代之,菜园子也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工厂、加油站。楼房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好像也在向着大城市学习与迈进,或许10年后也是一副地道的城市的模样。


除此之外,人没有工作也能生存,如此日复一日,无聊且空虚的时光多,日子不是用来过的,是用来度的。外面的世界变化再快,这里都不受影响与撼动,村里有村里的秩序,村里有村里的人际关系,


女性认为只要嫁一个好的男人,这辈子就不用愁,然后忙着相亲、忙着结婚、忙着生小孩。


在城市有什么好处呢?


你从不会缺工作,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生存的资本,因为生存的资本,你获得独立的能力。而这样的独立的能力对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因为所有的依附都会产生不健康的关系。


但城市总是如此匆忙,充满着如此多的人,到处都是关卡和规则,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人该如何适应这样的环境呢?他该经历多少难关、煎熬才能获得平静呢?


我最近越来越意识到,随着人的年龄增长,会慢慢发现痛苦不可避免。人,栖息在大地上,真正的自由却只能通过承受真相和痛苦而获得,然后在清醒活着的每一天里,体味生活的无聊与平静、紧张与焦虑、成就与幸福。


我最近也看了《我的阿勒泰》,也看了作者李娟的采访,我从很早之前就看过一些她的文字,知道这样的天地才能诞生这样的一位作家,她是独一无二的。


看电视剧的过程是美好而治愈的。但从李娟的采访来看,她文字背后的生活并不美好,实际上是牧民们为了生存而不停迁徙的生活。而李娟本人,也经历了诸多和母亲的矛盾,只是作品留下的是美好的故事。


正如李娟说的,城市有城市的自由,牧场有牧场的自由,城市里的人更加独立。而在新疆这片广袤的天地中,看似辽阔,但人与人之间为了生存需要维系着人情关系。


大地辽阔,世界野性,也只是它的一面。我在想,或许是去过非洲,我的思考领域扩大了很多。在那里的某些地方,天空、大地、树木、泥土都如此自然地存在,你能看到其他的动物,一起栖居在这片大地上。但在这里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你也能看到人为了生存而活得多么地艰难。


好与不好,往往都是相辅相成的。


接纳真相,承受痛苦


前几天看了一部电影,《为奴十二年》,揭示了侵略、剥削、压榨的残酷真相。


这部电影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一个居住在纽约市的体面的中产阶级黑人艺术家,曾拥有美满的家庭和事业,但被人欺骗卖为黑奴,从此进入了被奴隶主奴役的状态。他不像其他人一样是麻木的,而是清醒的,这种清醒造成了他的痛苦。


他先是反抗,然后是认清现实,接着是在这样的境遇中发现可能逃跑的机会,然后是希望破灭后跌入谷底的绝望,但他也知道要生存下去,而不是在绝望中放弃自己的生命,因此他开始学着保护自己,通过本能的生存渴望继续活着。


直到遇到关键性人物帮助了他,才最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回到了家人身边。


总结主人公的经历,我发现放到现代社会也并不为过,虽然身体自由,不用受到鞭笞,但自从进入社会去独立生活的那刻起,都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同样的生存境况。


你会慢慢地发现自己不自由。每天要上班打卡,要处理繁杂琐碎的工作,要面对工作上的人际关系,可能还要加班内卷,工资和职位却怎么也上不去,每天面对同样的人、聊同样的事情,然后失去内心的能量,甚至坠入绝望的深渊,最后要么接受现实,安于命运的安排;要么主动改变,寻求希望。我想大部分人都经历过这样的一些心路历程。


因为去过非洲,我对人类命运的感触更深。从宇宙、地球、国家等不同维度的视角去观照自己以及周围的环境,你开始渐渐明白一个人的命运背后,是一个家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命运,很多时候,命运真的无法受自己左右,你只能选择接纳真相、承受痛苦。


当你将视角放大,人类就只是广阔宇宙天地中的一个渺小生物,我们并不需要受到环境规则的所累,也不需要对自己和他人有太多的要求。


如果被某件事物烦扰,那就是不自由的。


比如执着于想去做某件事情,比如想着未来的各种问题等,心为太多事情所累,而要想突破这些心受劳役的事情,就要学会拥有活在此刻、活在当下的能力。


承受该承受的痛苦,让万物穿过身心,不为将来担忧,不纠结过去。


去工厂上班,如果是在流水线上每天重复做一件事,也要找到这件事的乐趣。我记得作家李娟说她很喜欢流水线上的工作,单纯的重复地做一件事情,不受人际关系的烦扰,头脑自由自在可以想任何事情。


而我想,对于很多无法忍受办公室工作的人来说,也是一样,需要换一种思路去看待。


首先是能够获得一份办公室的工作就已经很不容易,至少需要一定的能力和学历上的要求;其次是如果能学到东西、涨见识,那更是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如果工作极度压抑、内卷、老板压榨、剥削员工、人际关系紧张,那么最好趁早离开;如果在一个还不错的环境中,工作已经非常熟练和顺手,人际方面也没有什么烦扰,那更可以在高效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额外去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人待在熟悉的环境中,很容易不满和倦怠,总是渴求新鲜的体验;而待在让自己痛苦的环境中,又容易抱怨他人、抱怨环境;最后,无论待在哪里,都不会开心。


前段时间看了一本书,叫做《贪婪的多巴胺》,这本书提到的一个观点是:虽然只有二十万分之一的脑细胞可以产生多巴胺,但这些细胞却能对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多巴胺的主要指令就是“想要更多”。


所以有的时候,当我们对现状感到痛苦时,某种程度上也是多巴胺在发挥它的作用,有些人通过酒精、毒品、吸烟等去获得多巴胺的刺激,获得短暂的愉悦。


而我觉得最好的处理方式是保持内心的自在和自由。不必忍受痛苦,如果感到痛苦,那就不对,无论是对人还是对环境都是如此,不喜欢的环境趁早离开,不想打交道的人也不用刻意去维系,遵从自己的内心生活。


另外,还有就是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并持续坚持。


就像如何面对环境这件事,我曾经会抱怨领导、同事、公司、身边的人,最后发现当我对他人感到不满时,真正感到不满的其实是自己。而当自己能与自己和解,发现问题背后的原因时,我自洽且找到了真实的自己,开始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影响周围的人及环境。


这也是一个艰难的成长过程,这个过程实现了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自我看向他人、真正拥有内在力量。这个过程很痛苦,需要探索的热情、接纳真相的能力、直面自我的勇气、还需要有爱和包容的力量。


而对于自己喜欢的写作这件事,对于我来说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能够每天都坚持写对我来说就很重要。虽然可能写的并不好,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也会发生很多变化,但是写作的过程让我觉得充满乐趣,通过持续地投入思考、阅读和写作这件事情,让我获得认知上的快乐和输出的快乐,那么这样的快乐就能抵消日复一日的工作与生活带来的倦怠和疲惫。


让一切自然发生


随着年龄增长,我也慢慢意识到人的感性是一件好事,它能让你体会生活的许多滋味。而且敏感也是一种天赋,尤其是在成年人的世界中,越来越少的事情能够让人产生兴奋,一切都在像机器一样运转,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世界难以令人产生兴趣。


只要仔细想想自己在系统中的位置,以及系统是为什么服务的,对于很多工作就能祛魅。当你持续不断地去思考人生、宇宙、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你越来越能看见真实,越能了解对于自己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当然,对很多人来说,这样的思考是没有必要且没有任何兴趣的,人只能依循自己的本性而活,除了尊重每个人的人生,过好自己的生活,我们没有任何能力去改变他人的看法,试图影响他人是徒劳的。


我还记得刚毕业时,看到一句话印象深刻,他是这样说的:佛陀在电脑前修行,就像在莲花座上一样自在。当我们抱着一种修行的态度去面对工作和生活时,你发现面临的一切都是对于自我的检验,你所经历的一切事情最终都是为了让你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喜好、偏见、不足和天赋能力。


对于我来说,发挥自己的能力天赋并将它做到最好,就是工作的终极目标,显然在这条路上,会遇上重重迷雾。


最近读到的另外一本书,《清醒的活:超越自我的生命之旅》也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作者认为:”心灵是一个能量中心,它能被打开或关闭。在瑜伽中称为“脉轮“。当你关闭能量中心时,能量无法流入,你就会陷入黑暗,根据你的封闭程度,你要么会感觉到巨大的困扰,要么会感到极度无精打采。当你的心灵再次打开,你将变得充满活力,爱则再次流动起来。“


而获得真正的自由的先决条件是,你决心不再受苦,如果你感到痛苦,那就是不正确的事情。而不再受苦的前提是发现痛苦、承受痛苦,之后你将获得平静、自由,并将能体验真正的美好和爱。在此之后你只是自然地让事情按照它的秩序去发生。


我喜欢瑜伽和冥想,每日清晨会打坐一段时间,让思想自由地流过头脑,并持续地感受自己身体的变化。有意识地去觉知身体,你会发现身体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开关,它能影响你的情绪,让你恢复平静。


有一段时间没有发表文章了,以前我会刻意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比如一周发一条,那是为了养成写作习惯,但现在我随时思考并将其记录下来,没有太多刻意地规定,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我反而不太在意自己更新的频率了,没有什么是一定需要去遵守和达成的,尤其是在这片广阔的宇宙中。






2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社会的本质

“社会”的本质,只是“人的行为”及其互动的集合! 原创 Reckey 雷奇小屋 2023年10月10日 00:00 北京 (以下图略) 今天是路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 Heinrich Edler von Mises,1881年9月29日-1973年10月10日)...

胡春华的人生轨迹

战略十年 2024-06-23 14:03 浙江 (以下图略 ) 胡春华,1963年4月生于湖北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马岩墩村。1979年夏,年仅16岁的胡春华以全县文科状元的成绩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成为五峰县历史上第一个考入北大的学生。1983年,胡春华被评为应届优秀毕业...

陈道明坦言:人生走到最后,子女和老伴都不是最亲的……

来源:微笑人生 我来人间一趟,王雨缦 网上有段话这样说: 内心深处,我还是16岁那个需要人照顾的孩子。多希望有人把我揽在怀里。 但爸妈老了,孩子大了,爱人也冷了。从此不会再有人抱我,直到死去也没有了。 一席话说出不少中老年人的心声。父母再疼爱我们,也在一天天变老,终将离去;...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