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罕见省部级高干在中央党报公开表达“不满”:我困惑很久,不吐不快


罕见省部级高干在中央党报公开表达“不满”:我困惑很久,不吐不快文/梁衡

(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来源/网络2022-08-21 05:17 发表于天津

殊不知精英之浮,才真正是社会的危机。 享受岂能是头衔? 有一件事想了很久,不吐不快。 常见报刊上或会议上介绍某人时,或在名片上印头衔时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甚至追悼会上也不忘加这一条。 这个“津贴”施行于20多年前,那时知识分子待遇一般,生活拮据,于是为一部分精英人才发津贴,有重视知识、重视人才之意,后延续下来。 不想这倒使一些人用来做了终身夸耀的资本。动不动就“我享受国务院津贴”(类似提法还有“享受正部级医疗待遇”之类)。 事情虽小,却关乎价值导向和社会风气。 津贴是什么?就是生活补助。 正常情况下一个有自尊心的人很少要人补助,如果真拿了别人或政府给的补助也会心怀忐忑,低调处事,加倍工作。 现在反过来了,把“津贴”挂在嘴边,印之名片,显于报章,足见其浅。 此现象文科多于理科,而犹以书画界为最。 媒体也无知,跟着捧。 就像某一级首长,在单位吃小灶,出门坐小车,这本是一种生活、工作待遇。 如果每开会或印名片,都要称:享受小灶、小车者某,这成何体统,他还算个首长吗? 记得前些年,有大学教授写了一书稿,投之某出版社,数月无回音,便写信去催问。 内容只一句话:某日寄去某稿,不知下文如何。 下面的落款倒有20多个头衔,包括“享受津贴”,占了大半页纸。 那个编辑也有水平,先用大半页纸照抄了这20多个头衔,再呼某某先生,正文也只有一句话:“水平不够,恕不能用。” 想来这编辑回信的当时,内心一定荡起强烈的厌恶与轻蔑,他指的水平当不只是文稿的水平。 记得当年我在基层当记者,跑乡村学校。 那些最基层的乡间知识分子生活困难,窘迫拮据。 县里重才,就特批给一些老教师每逢重大节日可享受二斤猪肉的供应。 但我从未听到过哪个教师自我介绍:享受猪肉二斤。 居里夫人是唯一得过两次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但她从不拿这个奖说事,还把金质奖章送给小女儿,在地上踢着玩。 无论大的还是小的知识分子,无论做事还是学问,一个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脚踏实地,不欺世盗名。 我们常说,知识分子是国家和社会的精英。 精英者,思想之精,品德之英,然后又学有所专,能沉下心来做事情,做学问,为社会之脊梁,公民之师范。 区区津贴,念念不忘,也要挪做虚名,非知识精英之所为。 国要强,先强国民;国民要强,先强精英;精英尚如此,泡沫何其多,国事实堪忧! 我担心,如果有人出国去也印一张“享受”字头的名片,一是外国人看不懂,二是真看懂了就更糟,要大丢人格。 我们常批评世风浮躁,怨青年人不成熟,文艺圈太浮浅,干部少学识等等。 殊不知精英之浮,才真正是社会的危机。 知识分子如何对待名利,实值深长思之。

2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社会的本质

“社会”的本质,只是“人的行为”及其互动的集合! 原创 Reckey 雷奇小屋 2023年10月10日 00:00 北京 (以下图略) 今天是路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 Heinrich Edler von Mises,1881年9月29日-1973年10月10日)...

胡春华的人生轨迹

战略十年 2024-06-23 14:03 浙江 (以下图略 ) 胡春华,1963年4月生于湖北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马岩墩村。1979年夏,年仅16岁的胡春华以全县文科状元的成绩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成为五峰县历史上第一个考入北大的学生。1983年,胡春华被评为应届优秀毕业...

陈道明坦言:人生走到最后,子女和老伴都不是最亲的……

来源:微笑人生 我来人间一趟,王雨缦 网上有段话这样说: 内心深处,我还是16岁那个需要人照顾的孩子。多希望有人把我揽在怀里。 但爸妈老了,孩子大了,爱人也冷了。从此不会再有人抱我,直到死去也没有了。 一席话说出不少中老年人的心声。父母再疼爱我们,也在一天天变老,终将离去;...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