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最残忍的社会现实:穷人沉迷多巴胺,富人追求内啡肽

作者:每晚Leyla 来源:每晚一卷书(ID:JYXZ89896) 1995年,美国旧金山召开了一场由500位富豪和政治家组成的精英会议。 会议认为,全球化的发展将使贫富差距迅速拉大、阶层矛盾激烈增加。 如何让穷人安分守己?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 只需要像喂婴儿奶嘴一样,为穷人提供源源不断的娱乐就行了。 这就是著名的“奶头乐理论”。 反思一下现实中,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现象: 当你想认认真真做点正事的时候,总会有各种因素干扰你。 学习没一会,你心痒难耐想打两把游戏,然后一打就是两小时; 工作刚开展,你又忍不住点开某短视频,然后一刷就是老半天。 其实这些“奶头乐”的背后,都是“多巴胺陷阱”。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质,它能够给人带来即时的爽感。 但同时,它又像一款廉价的毒药,让你在快乐中不断沉沦。 相反,内啡肽需要人克服本能,才能艰难获得。 但一旦拥有,你就会享受到自我提升的巨大满足。 这个社会最残忍之处在于,穷人都沉浸在多巴胺的爽感中; 而富人,却在逼自己追逐内啡肽。 01 21世纪最值钱的是什么? 是时间。 谁能赚到别人的时间,谁就能赚到别人的钱。 谁的时间被浪费,谁就注定沦落贫穷。 因为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度的。 如果你把精力用在提升自己、精进技能上,那么你的价值自然会水涨船高。 如果你把精力都花在了奶头乐上,你在提升自我上的时间就会被大量压缩。 于是在悄无声息之间,你就会被彻底废掉。 知乎答主@陈霄汉讲过自己的故事。 陈霄汉出身农村,家庭条件不算太好。 12年的时候,他拼尽全力,考上了上海一所985高校。 如果按照命运正常的走向,未来他会谋得一份不错的工作,过上不错的人生。 但进入大学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巨变。 当时同寝室有个室友,是个富家子弟。 他常常带着各种游戏机,在寝室“疯狂厮杀”。 陈霄汉从未见过这么时髦的玩意儿,于是在室友的怂恿下也玩了两把。 没想到,两局游戏,让他经历了虚拟世界里杀戮的快感。 于是他越玩越着迷,后来直接在网吧一熬就是几个通宵。 到了大四,身边所有人都开始出去找工作,唯独陈霄汉一直没有动静。 他要么住在网吧,要么躺在宿舍靠零食和网络慰藉自己。 时间一晃过去了好多年,为了游戏,陈霄汉欠下几十万的外债,每天活得焦虑不堪。 大学同学们要么过得风生水起,要么安稳度日,唯有他一手好牌,最终打得稀烂。 回首往事时,陈霄汉写下这样一番话: 废掉一个人的所有事物当中,最最可怕的,其实不是贫穷本身,而是那些让人无法察觉的诱惑。 它会缓慢侵蚀你的思想,蚕食掉你有价值的东西,最后把你完全颠覆成为一个废人。 作家李尚龙也说:“在大城市里,搞废一个人的方式特别简单。 给你一个安静狭小的空间,给你一根网线,最好再加一个外卖电话。好了,你开始废了。” 因为那些眼花缭乱的短视频、直播、游戏会让你不断地分泌多巴胺。 一时分泌一时爽,一直分泌一直爽。 当欲望被劫持,大脑不断受到刺激,你就会不自觉成瘾。 不知不觉中,你会忽略了时间的流逝,渐渐满足于自己的现状。 而当你把时间都用在享乐上时,你就永远不会再想着改变当下的生活。 久而久之,你就注定陷入贫穷的困境之中,难以翻身。 02 哈佛商学院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发现了一个反差极大的现象: 越是富人越是精英阶层,他们的闲暇娱乐,越喜欢采用补充型方式。 比如阅读、学习、运动。 而越是底层的穷人,他们越喜欢采用消耗型方式,为自己提供快乐。 比如打麻将、玩游戏、看肥皂剧。 不同的娱乐方式,造就了命运的天差地别。 曾经有一部记录股神巴菲特的片子,叫做《成为沃伦·巴菲特》。 在这部片子里,巴菲特并没有提供什么快速致富的秘诀。 他只是在不停地在看书、读报。 普通人在看电视的时候,他在逼自己看枯燥的学术资料; 普通人在打游戏的时候,他在逼自己吸收最新的财经知识; 普通人在刷短视频的时候,他在逼自己学习最先进的财富理念。 他会在每天早上7点前准时起床,然后花5、6个小时阅读各种新闻和财报。 他的办公室没有电脑和智能手机,只有身后的书籍,和一桌子摊开的报纸。 没错,摒弃低级娱乐,保持终身阅读与学习,就是巴菲特的成功秘诀。 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亚当·阿尔特也说: 那些生产和设计高科技产品的人,自己绝不会上瘾,他们总是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 乔布斯的孩子从未用过iPad,周末总是在家看书、聊历史; Twitter创始人没有给两个儿子买过平板电脑,孩子们放了学总是在补充各种精英课程。 游戏设计师对“魔兽世界”避之不及,很多硅谷巨头下了班压根不靠近电子设备。 如果你观察身边有钱人的生活,你会发现: 很多富人,明明很有钱,可还是发奋工作,不去享受放松; 明明身材很好了,可还是常年克制饮食,坚持健身; 明明学历很高了,还要读书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为什么? 因为富人明白,多巴胺的爽感太廉价了。 如果你沉迷在低级快乐之中,再多的财富,也会在一次次的舒适里消耗殆尽。 相反,获得内啡肽的过程虽然痛苦,但强者要的就是征服。 你只有一次次地逼自己,去做那些令你痛苦的事,去做枯燥但是有价值的事。 如此,你才能将财富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过上如鱼得水的生活。 03 亚里士多德曾说:“在追求快乐上,和动物相比,人追求的快乐应该更高级和伟大。” 多巴胺是动物性的爽感,但久而久之只会消磨你的时间,让你的人生变得空洞乏味。 内啡肽是痛苦后的补偿,需要你费尽心血才能得到,却能为你带来脱胎换骨的改变。 如何追逐内啡肽,改变现有的困境?三个建议送给你。 1. 忍别人之不能忍。 身处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几乎每个人都在即时的快感中沉沦。 但其实,只要你能比别人多忍耐一点,差距就会拉大一点。 张一鸣怎么成功的? 大学的时候,别人约会谈恋爱,他看书敲代码;别人打牌玩游戏,他看书敲代码。 他说:为了避免平庸,一定要拒绝拉着你走向平庸的那些压力、诱惑。 所以如果你周围的人都在放纵,你却选择了克制;周围人都在摆烂,你却选择了奋斗。 那么日复一日,你自然能卓然出众。 2. 狠别人之不能狠。 那些能让你分泌内啡肽的事情,过程从来不会太轻松。 村上春树刚开始跑步的时候,每天早上四点半就起床。 30分钟下来,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几近窒息,也要坚持跑下去。 文学创作时,独自待在房间里,从早关到晚,最简单的初稿都要反反复复改8遍。 这个世界,哪有什么轻而易举的成功?哪有什么不劳而获的成绩? 人生的路就是这样,你对自己狠一点,生活才能对你好一点。 3. 成别人之不能成。 这个世界,凡是那些让人堕落的事情,反馈机制都特别快。 看10秒钟的抖音段子,你就能笑到抽筋; 吃几口甜品、零食,你就能觉得无比满足; 打两把游戏,你就能意淫出战胜世界的征服感。 但这种愉悦,会让人逐渐沉沦,最终一事无成。 相反,所有上进、牛逼的事情,反馈机制全都是非常非常慢的。 健身一次,不会为你带来6块腹肌,但一年可以; 看一本书,不会为你带来什么认知上的改变,但看一千本可以。 凡事不坚持,就尝不到内啡肽带来的甜头。 咬牙多挺一会,遇事多扛一阵,命运的结果就会大不相同。 博主@进化说:“人在天赋上差距并不大,但最终的成就却相去甚远。 除了境遇、运气等,最根本在于有些人走在了追求多巴胺的路上,而有些人却选择了内啡肽。” 在多巴胺带来的快乐中沉沦,那最终回报你的,只会是生活中的苦。 在内啡肽带来的痛苦中修炼,那最终回报你的,必然是生活赐予的甜。 永远记住:不要让那些低级的快乐,拖垮你的人生。 更不要在温水般的生活里,变成一只熟透的青蛙。 点个在看,做一个时时精进自己的人,去克制、去提升、去坚持。 你的人生,才能真正迎来阶层的变迁。

3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编辑:哲学之路(ID:zhexuezhilu) 春秋战国的哲学黄金时代,奇就奇在出了一批天才——三百年出十个哲学家,以西方概率论,不算太多——不幸,中国从那时以后不再出哲学家了,吃老本吃了两千多年,坐吃山空。 一穷,穷在经济上;二白,白在文化上;三空,空在思想上。 所以,唯物论之类进来,没有抵挡。 老子(生卒年不详),姓李,名耳,又称聃,楚国人。传说很多,反而真相不明,寿年大概很高,总是百

精英文摘 秋收特惠 中外人物人物 | 故事 | 秘闻 话说某公在患厚皮逻辑症之后,经过手术削皮,看上去皮薄了些,然而这只是“锯箭法”,治标没治本,不久皮又长厚了。更让人不解的是,此公在服了《逻辑学》之后,出现新的症状。 一日,此公又来到医院。正好这天在医院就诊的患者寥若辰星。 医生说:“请坐!” 此公说:“为什么要坐呢?难道你要剥夺我不坐的权利吗?” 医生无可奈何,知道此公曾有过的事情,于是倒了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