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张维迎对中国经济的最新研判,太犀利了!


财源书友会 2022-12-23 21:11 发表于海南

王波明:从三驾马车(消费、投资、贸易)的角度,您对明年的经济增长有什么样的看法? 张维迎:这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对明年经济的看法。我觉得比较悲哀,有那么多聪明人在思考明年、下半年、下个季度、甚至下个月怎么样,我们老是被短期的问题牵着。当政策着眼点是下个季度或者下个月的时候,带来的长远结果恰恰是坏的。我们在这上面浪费了过多的时间。 第二个问题,我批判用三驾马车的方式分析经济问题。大家都知道,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从总需求的角度思考经济增长问题,但这基本上不会带来好日子。经济真正发展得很好的时候,大家思考的不是这些问题。 消费和投资是事后统计出来的数据,统计国民收入中有多少比例是用于消费和投资,如果倒过来把它们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就完全本末倒置了。这一点我已经重复强调了十多年。 消费本来是人类生产的目的,现在居然变成生产手段,为了保生产而促消费,消费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再看投资,投资的目的是为了生活的改善和未来经济的发展,有好的投资才有技术提高和生活改善,但现在是为保增长而投资,那具体投什么就无所谓了,只要用钱砸出数据就行。 再比如贸易,按照三驾马车理论,只有出口大于进口,贸易才能带来经济上的增长。如果进口大于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负的。国家统计局出版的统计年鉴里,专门有一个统计,三驾马车对GDP的贡献占比情况,贸易的贡献有时候为负,出现负数就是因为贸易逆差。按照这个理论,我们可以把贸易都取消掉,因为这样至少不会给经济带来负增长。而贸易真正的好处是让每个国家的相对优势、比较优势得到发挥,促进分工进一步深化,激发出人们的创造力。 所以,当我听到大家都用三驾马车来分析中国经济时,我特别不舒服,用数学公式、统计恒等式来倒推该刺激多少,很荒唐。我们成天倒过来想问题。 王波明:我们预计今年全年GDP增长将在3%左右,未来如何让经济潜力释放出来,肯定离不开企业家的努力。但不可回避的问题是,现在企业家缺乏信心,如何让企业家重拾信心? 张维迎:光说大家要有信心很容易,但做起来不容易。有时候空话说了一堆,不一定能鼓舞大家的信心,实事只要做了一件,就能提升大家的信心。最重要的是如何创造一种体制环境,包括舆论环境,使企业家觉得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十多年前我讲过一个比喻,有两个人,一个在牢里,他知道有人准备救他,另一个人在牢外边,是自由的,但他知道有很多人在追捕他。你觉得这两个人哪个更有信心?第一个人肯定心情更好,即使他眼下处境艰难,但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现在还要看到一点,再怎么努力,中国经济也不可能像过去一样有9%、8%的增长。为什么以前会有那么高的增长率?很简单,在我看来,那时候我们靠的是套利型企业家,因为人家已经把技术创造出来了,经验已经证明市场有需要,中国有这么多人口,照搬过来就能赚钱,经济就高速增长了。 现在这套逻辑行不通了,能照搬的照搬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必须要靠企业家创新,这就比较难了。没有一个国家主要靠创新经济能实现8%、9%的经济增长,甚至3%以上都很难,英美的发展史都说明了这一点,我们的心态要调整。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未来能够保持3%的真实增长就挺好。 王波明:中国经济如何重新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张维迎:温故知新。回想80年代、90年代,中国经济如何从破产边缘走出来?我们做了什么? 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地给老百姓更多的自由,使老百姓觉得有追求,使他们觉得命运可以掌控。如果我的命运主要由我自己掌握,错了我都不怪谁,我只怪自己,我就会有信心。 我想起1993年有这样一句话,有些广东年轻人夏天穿个背心,背后印了几个字:“点背不能怪社会”。也就是说,社会给你创造好了环境,你没有做好要怪自己,是这种精神。现在是一旦自己不愉快都去怪别人,而且也只能怪别人!为什么变成这样?我们要思考。 所以,让每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且这种事经过市场检验,能给别人创造价值,经济自然就好了,就上去了。3%的增长率就挺好,所有人都会实实在在受益。 未来的经济依靠企业家创新,创新对体制要求非常高,创新需要长线眼光,大家需要对未来有一个稳定预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真正夯实体制的基础。就国家层面来讲,应该考虑明年的体制是不是比今年更好,是不是更有利于企业家精神的发挥。 过去40多年,中国从一个贫困潦倒的国度,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疑得益于“市场”的力量。在“市场”被污染、污名化,甚至遭遇前所未有危机的当下,是否真正理解“市场”的力量,既关乎我们的财富,更关乎我们未来的命运。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需要捍卫市场经济。 在诸多经济学家投奔政治的道路上,张维迎老师仍然坚持说真话,孜孜不倦地普及经济学常识,对中国现实有极深的思考和洞察。过去的三十多年里,张维迎老师沿着米塞斯、哈耶克等先知的思想轨迹,通过一本又一本著作,推广自由市场的理念和常识,被誉为“自由市场的守夜人”。其影响力早已超越经济学界,开启了无数人的思想启蒙之旅。 张维迎:我认为现在大部分中国人,60%以上,甚至说99%,不把自己当人看。我们之所以是人,是因为我们有理性、能思考、有自由意志。自由意志包括了要去表达。如果你想说一个话,别人不让你说,你就不说了,这就是你不把自己当人看。 在越来越多的政治正确面前,张维迎这样的经济学家越来越稀有,以简明的经济学逻辑,让我们看到看不见的东西。“市场经济布道者”张维迎老师的作品,无疑是剧变时代,每个人更新认知、坚定信念的最有力“武器”。 张维迎老师不仅是一个杰出的经济学家,更是一个优秀的作家,小到柴米油盐,大到国家转型,他都能以深入浅出、轻松幽默的笔调让原本复杂难懂的经济学原理跃然纸上。 姚洋:维迎的文字简练达意,经常有警句出现,读他的书是一种享受。 周濂:张维迎老师的书,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一页我都划下很多下划线。 张维迎老师的作品有着思想的超前性和持久的影响力,但是却搜集不易——有些不断被修订、再版,有些却由于某种原因,常常断货,甚至绝版。

1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一棵青木 远方青木 2023-09-28 01:57 发表于湖北 今天这个时代,是一个对平民最友好的时代。 但实际上,在座的诸位,有一个算一个,向前推18代,全是贵族,甚至是皇族,无一例外。 大家都听过一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意思是哪怕你再有钱,三代之后你的孩子必然有人成为穷人,甚至可能全部变成穷人。 这句话一点都没错,家教再好都会有不争气的后代出现,如果运气不好生出一堆不争气的后代那也不

基层那些事 2023-09-28 10:58 发表于河南 二十年前,也是在这个季节,在当时中国乡村一块极贫瘠的土地上,我开始准备参加高考,并由此和北京大学结缘。 在填写高考志愿之前,我曾收到一位邂逅相识的学者的来信。他早年毕业于北大,深以为那里藏有知识的金字塔,因而在信中告诫我,要珍惜这十年一遇的机会,把北大作为唯一的选择。 当时的我多数时间是和乡亲们一起为生存而忙碌,几不敢有奢望。在生存欲和

编辑:哲学之路(ID:zhexuezhilu) 01 据说盗墓一般要两个人,比如打一个洞,其中一人下去取珠宝玉器,另一人上面用绳子系上来,但一开始,经常发生了拉绳人见财起异抛弃下面同伙而去的事。 于是演变为盗墓团伙以父子居多,但也发生了儿子扔下墓里亲爹的事。 最后形成行规:儿子下去取货,老子上面拉绳子,就再没出现过把人落在墓坑的事。如果这算是制度建设的鼻祖,那么不妨以贼为师。 02 德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