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宽恕,不是为了他人,而是让自己自由


摘自网络,Glassy Sky

当你选择宽恕后,那个曾经伤害你的人,就再也不能控制你了。 宽恕不是为了他人,而是要将自己,从持续的痛苦与愤怒中解放。 01  关系中的“宽恕”  一般人很难了解“宽恕”真正的含义,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宽恕的重要性。 宽恕是内在的“发生”。 在宽恕中,你不再背负他人对你造成的伤痛,没有内在的批判、谴责或想报复的感觉,甚至在思想层面也是如此——那个人不再持续困扰着你。 当你想起或看见对方时,只有了解与爱,没有一丝愤怒或憎恨,处于完全平静的状态。

你必须了解,宽恕并不是忘记,而当你宽恕后,那个曾经伤害你的人就再也不能控制你了。 宽恕的过程是个解脱的经历,但不代表你同意他人对你所做的事,也不表示你可以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 宽恕不是为了他人,而是要将自己从持续的痛苦与愤怒中解放。紧紧抓住不满会使自己痛苦,处在冲突之中。 而宽恕是一份礼物,可以让我们解脱,使头脑平静。宽恕让囚犯自由,而那个囚犯就是你。 02  为什么应该宽恕? 许多人拒绝宽恕,觉得宽恕意味着软弱;或者害怕自己会被他人利用。但事实并非如此。 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宽恕的必要性,以及生活中如果缺乏宽恕,会发生什么。 如果无法宽恕自己与他人,就会陷入生死轮回之中。 这个世界是为人的成长而设计的学校,如果没有学习到功课并成长,我们就会一再回到这里。 不宽恕他人,其实就是将对方挂在自己的心上,虽然可能距离遥远,对方却一直控制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无法忘怀那些人或情境,无论做什么事,他们都在脑海中萦绕不去,结果让我们丧失了头脑的平静,做事没有效率,并失去智慧。 当你有强烈的负荷时,无论去哪里都会遇到同一类型的人,直到负荷消失为止。 举例来说,若你憎恨坏脾气、爱评判的人(你的内在有这样的负荷),那么你这辈子就会持续遇到脾气不好、爱批判的人。 因此,除非你完成学习,否则生命就会持续带给你类似的人或情境。 因为外在世界是内在世界的反映,所以伤痛或憎恨等强烈感受就会在生命中造成财务和健康方面的问题与失败。 心中充满憎恨,没有让神圣的恩典流经的空间时,纵使宇宙的较高智慧想帮忙,也无法让恩典降临。 了解缺乏宽恕所导致的严重损失后,你就会明白宽恕的必要性。 每当你原谅自己与他人时,奇迹会自动发生,恩典之门会开启。 这里有一个只有在宽恕中才能发生的奇迹故事: 有位学生正在为客人准备晚餐,但她必须先出门处理一件重要的事情,于是要保姆用搅拌器制作面团。 她回来时发现搅拌器的橡皮烧坏了,面团只做好一半。所以非常愤怒,并且不断祈祷,希望给予她“经验”的力量。 当她全然地经验伤痛时,伤痛就消失了,只剩下喜悦,对保姆也产生了奇妙的爱的感觉。她把保姆找来,提醒对方下次要小心,然后将搅拌器送去修理。 但那天刚好是假日,店家没有营业,于是她只好回到厨房,在极度的无助中向老师呼求帮助。令她惊讶的是,搅拌器竟然开始运作了,这真是个奇迹! 我们所认为的“受苦”,其实常常是为了逃离痛苦所做的努力。 如果学着正确地经验痛苦,宽恕就会自然发生。 这时有人可能会问:“我们不应该实际点吗?”譬如某人欺骗了你,你就必须受苦并且宽恕吗? 老师说,宽恕是内在的过程,不应该与你在外在世界所采取的实际行动混淆。 你所要做的就是去经验内在的伤痛与愤怒。 当你完全经验时,会得到平静,那么在回应外部情况时,就可以不带任何内在的怨恨或批判。 任何来自伤痛或批判的行动只会导致更多痛苦,那不是回应,而是反映控制了你的情绪。

因此,当一个人在自己之内体验痛苦时,他的外在世界也可以很有功能性。但只在智性上了解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在生命中真正去实践。 03  一直伤害你的人,如何宽恕 问:当一个人持续伤害你时,要如何宽恕他呢? 答:你无法宽恕,因为这是一个消极的“法”。 如果你说:“我要宽恕。”这是积极的事情,而“法”的基本原则是,在外在世界,你可以是积极的,但在内在世界,你只能消极。 因此你无法宽恕,如果他伤害了你,让你感到痛苦,那就与痛苦在一起。 奇妙的是,如果你与痛苦同在,它本身就会转化;当痛苦转化时,你就会宽恕——不是你宽恕了,而是因为伤痛消失,所以宽恕自动发生。 这就像燃烧一块木板,它会成为烟而消失。而如果你与伤痛在一起,如果与它共处,如果去经验它,燃烧过程就会发生。 它会逐渐成为喜悦。是什么成了喜悦呢? 伤害成为喜悦,痛苦也成为喜悦。 将某样东西放进火中,不论是衣服、木材、煤或任何物质,它们都会燃烧; 同样的,当你与某样事物共处,当你经验了某些事情,它就经历了燃烧,就会产生能量。 你经验的这个痛苦会给你能量,当你给予你能量,就会带给你喜悦;当它带给你喜悦时,你怎么会不宽恕呢? 这时候,痛苦会自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发生的宽恕。 一切都必须是自动发生的。 如果你试着宽恕; 就变成了头脑的游戏, 而你是永远无法从头脑去宽恕的。

2 次查看1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社会的本质

“社会”的本质,只是“人的行为”及其互动的集合! 原创 Reckey 雷奇小屋 2023年10月10日 00:00 北京 (以下图略) 今天是路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 Heinrich Edler von Mises,1881年9月29日-1973年10月10日)...

胡春华的人生轨迹

战略十年 2024-06-23 14:03 浙江 (以下图略 ) 胡春华,1963年4月生于湖北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马岩墩村。1979年夏,年仅16岁的胡春华以全县文科状元的成绩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成为五峰县历史上第一个考入北大的学生。1983年,胡春华被评为应届优秀毕业...

陈道明坦言:人生走到最后,子女和老伴都不是最亲的……

来源:微笑人生 我来人间一趟,王雨缦 网上有段话这样说: 内心深处,我还是16岁那个需要人照顾的孩子。多希望有人把我揽在怀里。 但爸妈老了,孩子大了,爱人也冷了。从此不会再有人抱我,直到死去也没有了。 一席话说出不少中老年人的心声。父母再疼爱我们,也在一天天变老,终将离去;...

1 Comment


桌山樵夫
桌山樵夫
Oct 12, 2020

当你选择宽恕后,那个曾经伤害你的人,就再也不能控制你了。 宽恕不是为了他人,而是要将自己,从持续的痛苦与愤怒中解放。

Lik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