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以陇山为轴心的东西互动



“天下中国”,是三代以来中国思想界的理想政治图景,这个理念提出以来,经历了相当曲折漫长的实践。


通过前面的梳理,我们认为,以陇山为轴心的东西互动,先后在春秋战国和汉两个时期,形成了两次超量级的国家演变,促成了“天下中国”的首次实现和“历史中国”的极致生长。


一次是秦人以陇西高原为基地,翻越陇山东进关中进而吞并中原,首次建立大一统的中国,这是小中国、小时空的小循环;一次是西汉王朝以关中和华北为基地,翻越陇山占领河西、控制西域的西扩行动,这次是大中国、大时空的大循环。


显然,是东西互动的小时空向东西互动的大时空的转化,促成了“历史中国”的生成壮大。这两次东西互动,真正扩展了中国的版图,促成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震荡,每一次东西互动,都带动了南北的顺势扩展。两次东西互动,实现了“天下中国”理想图景。


史家认为,秦汉和隋唐是真正的“天下中国”。这种认知,应当首先归因于地理版图,其次是政治制度、军事实力、文化传播、精神构建方面的提升和进步。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秦汉和隋唐两个具有“天下中国”意义的时代,实质上都是中原王朝围绕陇山为轴心完成对西域的经略以后,才真正实现的。可以说,秦汉是探路者,隋唐是复盘人。


嬴政对刘彻的启示,杨广给李世民奠定的基础,是构成这两个伟大时代的核心动因。作为政治人物,他们有着极其相似的努力和追求。他们都曾对陇山之西的广大区域充满想象,才有了中原帝国向西部的拓展,才有了“天下中国”格局的真正实现。


梳理“历史中国”的内在逻辑:强盛王朝必然要经略西域;一旦中原王朝势衰,往往自保都难,更别说控制西域。在中国史的叙述中,后一种局面的出现,要么是中原王朝不能自保,比如两宋,只是东亚政权中的一支;要么是东亚完全陷入混乱的割据和列国纷立,比如“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

所谓“天下中国”的时代,不仅国土面积大,关键在于政治大一统,经济、文化繁荣,社会发展强盛。


秦陇两地的东西互动到底有着怎样的地理结构和人文优势,支撑了秦国的创世伟业—“天下中国”的初次实现?秦陇两地的东西互动结构有着怎样的特殊区位优势,联结了“历史中国”的不断生成呢?


回答以上两个问题,除了惯常认为的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历史发展机缘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地理和气候环境

北京大学教授唐晓峰论述中国国家起源时曾说,依照苏秉琦归纳的六大文化区系,只有晋南豫西地区形成了“中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而其他区域都未能跨越门栏而形成真正意义的国家。

所以“只有晋南豫西地区存在着国家产生的‘地理机会’”。

“地理机会”孕育了国家起源。同样,“地理机会”支撑了“天下中国”的初次实现和“历史中国”的不断生成。

唐晓峰强调的提供了中国国家起源“地理机会”的晋南豫西地区,不是一个孤立的区域。推动“天下中国”形成的关中平原和陇西高原地域,与具备国家起源“地理机会”的晋南豫西地区相毗邻,且处在同一纬度之上。另外,它们更是同流域—黄河中上游地带,同地貌—黄土高原地带。

相同的纬度,相同的地域,决定了这一区域孕育文明的基础。长期从事西北政治地理问题研究的西北师大教授王勇认为:“‘秦陇结构’,奠定了中国最初的、最基本的政治地理结构,从而为‘历史中国’的长周期韧性政治得以可能提供了历史地理机会。”

那么,关陇大地到底为“天下中国”的实现和“历史中国”的生成提供了怎样的“地理机会”呢?

首先,黄金纬度线奠定了文明发展的基础


考察中国地理气候,我们会发现,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200毫米等降水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分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这两条降水线中间的绝大部分中国国土,正好处在北纬40度线与北纬35度线之间。


中国文明的发生,主要集中在北纬35度与北纬38度之间,北纬38度线基本是农牧争夺线,而41度线则是农牧分界线。北纬35度与北纬38度线之间,不仅诞生了中国国家起源—夏朝,还跟进了商、周两个王朝的迭代。这个区域内的黄土高原,刚好在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和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之间,也就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与(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之间。

“天下中国”首次实现的标志,是秦国横扫六合,一统中国的霸业。这个标志的内在核心,就是秦国由陇西黄土高原翻越陇山进入关中平原的发展壮大历程。而关陇地区正好也在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和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之间。因为这里是孕育万物、生机盎然的地方,遂有“黄土高原是地球馈赠人们的厚礼”之说。

同一维度,为秦人不断东进创造了便利,既包括他们由陇西高原向关中平原的东进,也包括他们由关陇基地向华北平原的东进。总而言之,同纬度奠定了东西互动的基础。这个基础,演化着不同的东西互动结果。秦人的壮大,“天下中国”的实现,本身就是周朝基于夏商文明,不断创新国家制度,推进国家文明升级的结果,也属于同纬度下的东西互动范畴。

从首次实现“天下中国”,再到汉朝经略西域拓展中国疆域,奠基“历史中国”生成的基础,这个过程是政治长程式运动的演进阶段,依然是以东西互动为面向的轨迹。

其次,第二阶梯位次孕育了适应能力更强的族群,利于向低阶位的东方俯冲和向高阶位的西方爬升。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是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1000~2000米。第三级阶梯:在东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下。


“天下中国”首次实现的中心区域—关陇地区处在第二阶梯位次,这一位次作为中间地带,其地理环境孕育出来的人群,具有更强的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秦人从陇西高原向关中平原、华北平原的进军,是俯冲姿态,一路所向披靡。汉唐定都关中,经略西域时基本属于仰攻,但战力依然强劲,终能成就大局。


“天下国家”模式之后,中国的改朝换代,以北方征服南方居多,西北游牧民族居高临下,俯冲中原,屡屡得手,建立了数代征服王朝。而定都南方的王朝,都趋向羸弱。比如在开封、杭州僵持的两宋王朝,经济发展繁荣,国力十分雄厚,但是军力惨淡,区区西夏小国都奈何不得,更遑论西域。明朝作为复兴中原血脉的朝代,虽然战力强劲,但边境只推进到嘉峪关,之后再无力向西。


正如李零在《我们的中国》一书首发时所说:“中国的地理重心,早期一直在西北,它的背后有非常广阔的骑射游牧地带,时刻威胁着整个中国。离它太近不行,离它太远也不行。尽管宋以来,中国的经济中心不断向东南转移,但政治中心反而往北挪,最后竟挪到长城线上,就是北京。”

“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兴自蜀汉。”司马迁的老话,在后世一再复盘。

再次,高原和平原优势互补,游牧和农耕相得益彰

分析秦人的成长历程,尽管充满艰辛和磨难,但他们的柔韧和刚毅精神,千年之后回望起来,依然会催人激越、感怀万千。他们的这种精神,正源自他们成长的特殊环境。


早期秦人在陇西高原与戎狄民族斗争,练就的是刚毅果敢,他们善养马匹,在游牧世界来去如风。后来进入关中平原,又获得了那里先进的农耕技术和敦厚的周文化滋养,战马加粮食等于最丰厚的物质基础,果勇加务实促成了最激进的进取精神,此时的秦人成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王者之师,他们俯冲华北,俯冲江南,自然一路无敌。


高原和平原的互动,实质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互动,早期秦人以陇山为轴心,以陇西高原和关中平原的互动做了小时空范围的实践,实现了民族融合和文明融通的小循环。到了汉唐,则扩展为以陇山为轴心,以陇右、河西、西域三大区域与关中平原、华北平原大板块的大时空互动,则实现了民族融合和文明融通的大循环。


“历史中国”的生成,早期中国一直是以东西互动为主推进的。从整个中国历史过程来看,东西互动优于、强于南北互动,根本原因依然在同纬度的魔咒—地理因素。


北纬40度作为农牧分界线,也是文明分界线。这条边线,一直是中原王朝的防御线,也是北上的底线。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鲜有皇帝逾越这条线。文治武功如汉武大帝刘彻,也只是越过这条线做一次巡游宣誓,然后赶紧撤回来。


东西互动,是天然的同纬度地理区位优势决定的,相较东西漫长的弧线,南北并没有广阔的地理区域:南部大海,北部高寒的草原,气候差异大。再直白地说,对于东亚腹地而言,南北没有战略纵深,而向西拓展可以有广阔的延伸空间。


早期中国,东西互动如同一架发动机,同步带动了南北向的互动(南部止于极热地带,北部止于极寒、极旱地带),形成了“历史中国”自然而然生长壮大的历史动力。


来源于网络,向原作者致敬!

1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社会的本质

“社会”的本质,只是“人的行为”及其互动的集合! 原创 Reckey 雷奇小屋 2023年10月10日 00:00 北京 (以下图略) 今天是路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 Heinrich Edler von Mises,1881年9月29日-1973年10月10日)逝世50周年的日子。因此,这里也打算通过这篇文章,从“人的行为”角度,对“雷奇小屋”公众号前面几篇文章中,所涉及到的关于“社会

胡春华的人生轨迹

战略十年 2024-06-23 14:03 浙江 (以下图略 ) 胡春华,1963年4月生于湖北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马岩墩村。1979年夏,年仅16岁的胡春华以全县文科状元的成绩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成为五峰县历史上第一个考入北大的学生。1983年,胡春华被评为应届优秀毕业生,并主动申请去西藏工作。 在西藏,他历任区团委组织干事、拉萨饭店人事部副经理、党委副书记兼人事部经理等职。1987年8月,年

陈道明坦言:人生走到最后,子女和老伴都不是最亲的……

来源:微笑人生 我来人间一趟,王雨缦 网上有段话这样说: 内心深处,我还是16岁那个需要人照顾的孩子。多希望有人把我揽在怀里。 但爸妈老了,孩子大了,爱人也冷了。从此不会再有人抱我,直到死去也没有了。 一席话说出不少中老年人的心声。父母再疼爱我们,也在一天天变老,终将离去;爱人即使愿意照顾我们,也未必能陪我们直到生命尽头。 著名演员陈道明在接受采访被问及人生除了演戏之外,什么事最重要时,他的回答十

nandos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服务侨社,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凡本网转载的内容,若版权人或作者不愿被转载使用或内容错误,请联系通知我们以便及时更正或删除。

Copyright ©2020 by 南非百事通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