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中秋,一起品读名家笔下的月亮

中秋一个与月亮有关的日子


朱自清门前的月惊艳了整片荷塘;俞平伯窗外的月伴随一夜好梦绵长;巴金望见的月如宝镜高悬于大海之上,季羡林念着的月让他的心飞向遥远的故乡……

此时此刻,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名家笔下的月色吧!

周作人《中秋的月亮》节选


本来举杯邀月这只是文人的雅兴,秋高气爽,月色分外光明,更觉得有意思,特别定这日为佳节,若在民间不见得有多大兴味,大抵就是算帐要紧,月饼尚在其次。我回想乡间一般对于月亮的意见,觉得这与文人学者的颇不相同。普通称月曰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饼水果及老南瓜,又凉水一碗,妇孺拜毕,以指蘸水涂目,祝曰眼目清凉。



中秋的意义,在我个人看来,吃月饼之重要殆过于看月亮,而还帐又过于吃月饼,然则我诚犹未免为乡人也。诸位要问我为什么特别介绍今夜月,我大略的可以告诉你们的。我不单为今天是兔儿爷的生日,不单为今天的月球与地球最近,我为的是从我们的远祖起,每年在这一日留下些特别的感情,造成不可磨灭的事实。数千年来古人所瞻望所歌咏的就是这个月,而且这寒热得宜,桂子香飘的时节看这圆月,不是昨天或明天的所能比,也不是上月和下月的所能比的。


艾青《我的思念是圆的》


我的思念是圆的,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西瓜,苹果都是圆的。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


舒婷《中秋》


海岛八月中秋,芭蕉摇摇,龙眼熟坠。不知有“花朝月夕”,只因年来风雨见多。当激情招来十级风暴,心,不知在哪里停泊。道路已经抉择,没有蔷薇花,并不曾后悔过。人在月光里容易梦游,渴望得到也懂得温柔。要使血不这样奔流,凭二十四岁的骄傲显然不够。要有坚实的肩膀,能靠上疲倦的头;需要有一双手,来支持最沉重的时刻。尽管明白,生命应当完全献出去,留多少给自己,就有多少忧愁。


舒婷《奔月》

与你同样莹洁的春梦都稍纵即逝?而你偏不顾一切投向不可及的生命之源。即使月儿肯收容你的背叛,犹有寂寞伴你千年。为什么巍峨的山岳不能代你肩起沉重的锁链,你轻扬而去了吗?一个美丽的弱音在千百次演奏之中永生。



臧克家《人好月婵娟》节选


八月节,天上满月,人间团圆,拜月,供“月光马儿”和“兔儿爷”,虽然似乎是“妈妈经”上的迷信事,但那情调是美好的。传统风俗中,

有不少礼数,多少都有一点迷信、神秘、朦胧的色彩,但又不纯粹是迷信的东西,而往往形成千百年来人们生活中一点有情趣的点缀,有热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在里面。如端午、中秋等等风俗,似乎应该和纯属迷信的东西区别开来。《帝京景物略》云:“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彻所供,散之家人必遍……女归宁,是日必告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



老舍《四世同堂》节选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匀。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

……

同时,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


徐志摩《印度洋的秋思》节选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中国字形具有一种独一的妩媚,有几个字的结构,我看来纯是艺术家的匠心:这也是我们国粹之尤粹者之一。譬如“秋”字,已经是一个极美的字形;“愁”字更是文字史上有数的杰作;有石开湖晕,风扫松针的妙处,这一群点画的配置,简直经过柯罗的画篆,米开朗其罗的雕圭,chopin的神感;像——用一个科学的比喻——原子的结构,将旋转宇宙的大力收缩成一个无形无踪的电核;这十三笔造成的象征,似乎是宇宙和人生悲惨的现象和经验,吁喟和涕泪,所凝成最纯粹精密的结晶,满充了催迷的秘力。你若然有高蒂闲(gautier)异超的知感性,定然可以梦到,愁字变形为秋霞黯绿色的通明宝玉,若用银槌轻击之,当吐银色的幽咽电蛇似腾入云天。

我并不是为寻秋意而看月,更不是为觅新愁而访秋月;蓄意沉浸于悲哀的生活,是丹德所不许的。我盖见月而感秋色,因秋窗而拈新愁:人是一簇脆弱而富于反射性的神经!

我重复回到现实的景色,轻裹在云锦之中的秋月,像一个遍体蒙纱的女郎,她那团圆清朗的外貌像新娘,但同时她幂弦的颜色,那是藕灰,她踟躇的行踵,掩泣的痕迹,又使人疑是送丧的丽姝。所以我曾说:

秋月呀?

我不盼望你团圆。 


丰子恺《上海中秋之夜》节选


记得有一年,我在上海过中秋。晚饭后,皓月当空。我同几个朋友到马路上去散步,看见了上海中秋之夜的形形色色,然后回家。我将就睡的时候,忽然有一个人推门进来。他送我一副眼镜,就出去了。我戴上这副眼镜,一看,就像照着一种X光,眼前一切窗门板壁,都变成透明,同玻璃一样,邻家的人的情状我都看见了。我高兴得很,就戴了这副眼镜,再到马路上去跑。这回所见,与前大异;一切墙壁,地板,都没有了;但见各种各样的人各自过着各种各样的生活。可惊,可叹,可怜,可恨,可耻,可鄙……也有可歌,可羡,可敬的。我跑遍了上海的马路,所见太多,兴奋之极,倒在马路旁边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却是身在床中。原来是做一个梦。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节选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

……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朱自清《荷塘月色》节选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巴金《海上生明月》节选


微风掠过了万顷烟波。船像一只大鱼在这汪洋的海上游泳。突然间,一轮红黄色大圆镜似的满月从海上升了起来。这时并没有万丈光芒来护持它。它只是一面明亮的宝镜,而且并没有夺目的光辉。但是青天的一角却被它染成了杏红的颜色。看!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

这面大圆镜愈往上升便愈缩小,红色也愈淡,不久它到了半天,就成了一轮皓月。这时上面有无际的青天,下面有无涯的碧海,我们这小小的孤舟真可以比作沧海的一粟。不消说,悬挂在天空的月轮月月依然,年年如此。而我们这些旅客,在这海上却只是暂时的过客罢了。


沈从文《西山的月》节选


在青玉色的中天里,那些闪闪烁烁的星群,有你的眼睛存在:因你的眼睛也正是这样闪烁不定,且不要风吹。

在山谷中的溪涧里,那些清莹透明的出山泉,也有你的眼睛存在:你眼睛我记着比这水还清莹透明,流动不止。









3 次查看1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社会的本质

“社会”的本质,只是“人的行为”及其互动的集合! 原创 Reckey 雷奇小屋 2023年10月10日 00:00 北京 (以下图略) 今天是路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 Heinrich Edler von Mises,1881年9月29日-1973年10月10日)...

胡春华的人生轨迹

战略十年 2024-06-23 14:03 浙江 (以下图略 ) 胡春华,1963年4月生于湖北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马岩墩村。1979年夏,年仅16岁的胡春华以全县文科状元的成绩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成为五峰县历史上第一个考入北大的学生。1983年,胡春华被评为应届优秀毕业...

陈道明坦言:人生走到最后,子女和老伴都不是最亲的……

来源:微笑人生 我来人间一趟,王雨缦 网上有段话这样说: 内心深处,我还是16岁那个需要人照顾的孩子。多希望有人把我揽在怀里。 但爸妈老了,孩子大了,爱人也冷了。从此不会再有人抱我,直到死去也没有了。 一席话说出不少中老年人的心声。父母再疼爱我们,也在一天天变老,终将离去;...

1 bình luận


桌山樵夫
桌山樵夫
01 thg 10, 2020

中秋一个与月亮有关的日子

Thích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