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九叔 极简会计 2023-12-26 16:07 发表于河南
上次我们讲完了收入,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个会计要素——费用。
首先是费用的特征,有三个。
第一: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区别于非日常活动所带来的损失(比如仓库东西被贼偷了,还有地震和罚款带来的支出)
第二: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费用增加,本年利润减少,可供分配的利润就减少,所有者权益当然会减少。
第三: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比如分红,就不能算作费用,因为分红属于利润分配的一部分。
费用的确认条件,有三个。
第一: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这个跟负债的确认条件比较像,经济利益的流出本质上就是现金流的流出,通俗来说,花钱的过程就是产生费用的过程,所以费用的产生就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
第二: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这个条件是对第一个条件的进一步延申,比如企业的水电费,水电费使得企业的货币资产减少(即资产的减少),如果企业是借钱交水电费,就会导致短期借款增加,即负债增加。
第三: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即能够用货币计量。
和收入一样,费用也是根据是否是日常经营而分为费用和损失,而损失又分为经营损失和非经营损失,根据前面对费用特征的介绍,费用只跟经营相关,所以,准确来说,费用可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直接成本、间接费用、经营损失。
今天我们只讲第一类:直接成本。
直接成本,即能够跟收入形成配比的成本。
第一个是营业成本,我这个月卖了多少钱的货,这些货成本是多少,都能够找到对应的数据,能够与收入一一对应起来。主营业务收入对应的是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对应的是其他业务成本。
能够与收入形成配比关系的除了营业成本之外还有税金及附加。
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经营活动应负担的相关税费,包括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房产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
因为这些税金及附加一般都是比例税率,也就是按照收入的多少比例进行征税,所以也能跟收入一一对应。
所以,直接成本中“直接”的意思就是匹配对应的意思,这也是成本区别于费用最关键的地方,等后面学完第二类间接费用的时候,你再品一下。
虽然直接成本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成本核算却是实务中最令会计头疼的问题之一。
试想:当一个企业卖的产品要经过几十上百道工序才能生产出来的话,要让你去核算一件产品的成本是多少,请问阁下如何应对?
你以为一瓶矿泉水的成本只是一个塑料瓶和瓶里的水,其实背后的成本包括但不限于:塑料瓶的成本、外包装的成本、水本身的成本,水的运输成本、水的存储成本、过滤净化机器的折旧费用、车间的水电费、车间工人的工资、广告费、销售人员的提成等等。。。
如果把这些成本平摊到一瓶水上,请问该如何摊?
你当然可以毛估估,但是这样的话你就是单纯记一个账而已,对后续的企业经营分析没有一点帮助,尤其是制造业,成本就是利润之锚,成本管控就是企业的生命线,有时候一件产品只赚几分钱,走的就是量大,你说我毛估估,那你能估计的如此精准嘛,显然不现实。
成本核算的是否精确,决定了你跟供货商谈判的依据,决定了企业是走薄利多销还是高客单价策略,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存活下去。
而且针对同一种产品,成本核算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你不仅需要会运用不同的核算方法,而且还要能够根据管理的需要,选用最优的核算方案,有些成本核算还需要软件支持,需要采集很多相关数据才能搞得定,所以成本核算会计没有一两年的时间是出不来的。
但好在,我们在学习成本知识的时候比较简单,只需要掌握成本的本质就是可以直接对应产品或者对应收入,或者说,我可以用成本直接推出收入,也能用收入直接倒推出成本,因为成本跟收入是成比例关系,这个比例其实就是成本率,也就是1-毛利率。
而毛利率就属于财务管理范畴的内容了,所以成本核算的下一个环节就是成本管理,通过成本管理发现哪个环节存在跑冒滴漏现象,哪个环节还有改进的空间,甚至在参考同行成本数据和本企业历史数据的情况下还能发现哪个环节存在徇私舞弊。
会计做好了,就是企业的火眼金睛,希望大家在学会计基础知识的时候,不要忘了我们的最终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