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有这样一个国家,它几乎独占非洲第二长、流量世界第二大河流,却至今未能走出贫穷、分裂和饥荒的阴影。这个国家就是刚果(金)。
刚果(金)即刚果民主共和国
(底图:shutterstock)▼

一般来讲,大河两岸是非常适合人类生存的,世界上许多文明古国都诞生于大河岸畔。这是因为,大河水量充沛,渔业资源丰富。周边的河漫滩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其间生物多样性高,存在大量潜在的可驯化物种。特别是进入农业社会之后,河流为灌溉与航运提供了简单直接的解决方案,优势变得愈发明显。
发展出强盛文明的大河文明基本在北温带
刚果河和亚马孙河两条热带大河
在早期文明开发难度极高▼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有这样一个国家,它几乎独占非洲第二长、流量世界第二大河流,却至今未能走出贫穷、分裂和饥荒的阴影。这个国家就是刚果(金)。
刚果(金)即刚果民主共和国
(底图:shutterstock)▼ 一般来讲,大河两岸是非常适合人类生存的,世界上许多文明古国都诞生于大河岸畔。这是因为,大河水量充沛,渔业资源丰富。周边的河漫滩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其间生物多样性高,存在大量潜在的可驯化物种。特别是进入农业社会之后,河流为灌溉与航运提供了简单直接的解决方案,优势变得愈发明显。
发展出强盛文明的大河文明基本在北温带
刚果河和亚马孙河两条热带大河
在早期文明开发难度极高▼
然而,几乎独享刚果河资源的刚果(金),如今却成为世界饥饿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个国家自独立后几乎纷争不断,再加上新冠疫情影响,民生愈发雪上加霜。
原来我出生时候,我国人均和刚果是一档
看似相似的起点,悬殊的国运▼

大河深处 在非洲中部西海岸,阿赞德高原、米通巴山脉、加丹加高原、隆达高原之间,形成了面积广大的刚果盆地。相较于周边海拔1000米左右的高原和500米左右的平缓丘陵,海拔只有200-300m之间的刚果盆地显得地势低洼。
刚果盆地位于赤道附近,低气压带来的丰沛降雨,迅速沿着地势汇聚,形成众多河流,并最终在盆地中心汇聚为一条大河,并在周边形成湖泊和大量湿地。
刚果盆地及周边的高原、大河、大湖
(底图:shutterstock)▼

刚果河长达4640千米,是世界第十长河。如果计算流域面积,则是世界第二,高达401万平方千米。正因为其广大的流域面积横跨赤道,而干流呈几字形分布,不论气压带风带如何移动,流域内总有一部分地区属于雨季,带给刚果河较为稳定的流量。
多云天气下的刚果河
作为世界径流量排名第二的大河,理应相当富饶
(图:NASA)▼
宽广的大河对于人类来说,是天然的地理边界。刚果河数不胜数的支流,则将盆地内的土地分割的尤其破碎。茂密的热带雨林,更是影响文明进步的屏障。
如果缺乏现代机械,想要开发植被茂密的热带雨林是非常困难的。即便是最基础的刀耕火种,第一步也先要将植物环割杀死,晒出部分水分后才能焚烧,需要耗费大量人力。
这是一片动植物力量仍然非常强大的土地
(图:shutterstock)▼
今天刚果盆地中占多数的班图人,也是在公元前后才来到刚果河下游定居。到后来,班图人才逐渐逆流而上,赶走俾格米人和布须曼人,征服全流域。
注意,所谓班图人包含了共享班图语和文化的
数百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族群
这一群体规模庞大,但内部也千差万别▼

雨林中的病菌往往能让外来人类前功尽弃。事实上,在19世纪80年代以前,欧洲迟迟没有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大规模殖民,其首要原因就是无法战胜当地以疟疾为首的疾病。为了适应环境。当地部分班图人甚至演化出镰刀状的红细胞。
这也算得上是生物武器了
在发现特效药之前,白人深入雨林还是很危险的
(疟原虫的循环,图:NIH)▼

另一方面,当班图人终于征服了刚果盆地,他们想走出这片相对封闭的地理区域也变得困难。文明之间的交流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条件,而刚果的先民们却被困在了茫茫雨林中。
相较于其他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河流,刚果河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来讲,稳定的巨大流量意味着良好的通航能力,然而刚果河在上游与中游之间分布着7个瀑布,阻断了本该全流域通航的刚果河。
同时,刚果河是世界上最深的河流之一,这就导致架桥非常困难,当地难以发展出自己的桥梁建造技术,进一步阻碍了文明的交流。
在刚果河上游与中游之间
基桑加尼和乌本杜之间的博约马瀑布群
(图:shutterst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