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网络:原创 老凤1974 凤羽经略 昨天(07/10-2020)

昨晚在郎眼财经,聊了一下关于利率的话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下面点击原文里看。
无论是郎教授,还是关不羽嘉宾,我们基本都赞同利率市场化是正常的路径,也赞同要降低利率最好的方式,当然是增加供给,肯借钱的人多了,利率就自然下去了,没有人肯借钱,利率就会很高。
很简单的道理对不对?什么东西都一样,物以稀为贵。
该说的在节目里都说了,我现在要说的是,一个政策出台后的结果,未必跟政策出台的初衷一致,也就是说,人类的想法往往是很好的,但是造成的结果是综合博弈的结果。
比如,前阵子北京出的规定:不得强制所有店铺用一样的店招。看上去很莫名其妙,以为在更早的时候,出过相反的规定:一条街上的店铺应该用一样的店招。
但是,结果未必如政策制定者所能想象,有好事者拍了一条街的店招,犹如墓园一条街:

好吧,你要说政策制定者想要的就是这个结果,显然是冤枉人,但是结果就是这样。等到看到这个感觉不好,再恢复呗 ,反正又不要掏自家钱弄。
对于执行者呢?无所谓你有啥偏好,只需要你不停的出各种政策就行了,不管啥政策,执行者都能从里面谋利。搞统一招牌可以让小舅子公司来干,拆除的时候可以让小姨子公司来干嘛。
所以,即使政策制定者想镇之以静 ,执行者们也会推着他们去出各种政策。
特别是看上去有道理的,比如利率。降低中小企业利率是政治正确,怎么降低?正确的做法是把营商环境给搞好,把信用环境给搞好。请问,谁有这个本事短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神仙也没辙。
神仙也没辙的事,是不是就不干了?不行,不干事就是不积极,不主动,无作为,所以要有作为就要干事。
最简单的事,就是压低合法利率,把两线三区,变成一条线。原来是24%以下合法并保护,24%-36%民不告官不究,你们合意就好,36%以上是非法。现在是LPR四倍,大约15%,15%以下合法,15%以上没说不合法,只说不保护。
好吧,原本的优质客户,与这么高的利率无关,该4%还是4%,该5%还是5%,至于一些没啥抵押品的小企业,原先可以用18%借到钱的,现在会因为合法线压到15%,所以借款人就乐意降低利率么?未必!可能借不到,可能会更高。
也就是说,最后的结果,未必是政策制定者声称能做到的结果。
这就是社会性博弈,如果你还听不懂,我再举个更鲜明的例子。
在那个火红的试验岁月,伟人认为公社大食堂,吃饭不要钱,劳动集体化能够促使平等世界的更快到来——你看吃饭都在一起了,干活成果也均分,你们还不满意?但结果是啥呢?是吃饭大家甩开腮帮子,干活大家就假装在干活,没几天粮食吃光,一拍两散。
这些干活的人,难道一个都看不到不努力干活的后果?当然不可能,有人能看到,大家可劲吃不干活的结局,一定是都没饭吃,但是他无能为力,因为他一个人再努力也没用,甚至会因为气力用的太多消耗更大,导致在没饭吃的时候他第一个顶不住。
囚徒困境,讲的就是人类的博弈。而在很多时候,博弈的结果并不重要,也没人真的在乎,要作为,要不断的作为才重要。
这就是我在节目上,没说透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