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疫情去年初爆发至今,原本方兴未艾的公认朝阳产业——旅游业,被打击的失去节奏,改变既有规律,而是完全地按照防疫的节奏来发展。
不仅如此,因为疫情呈点状爆发,偌大个产业还随时准备“归零”。在此情况下,众多从事旅游业的企业坚持一年尚可,持续两年有的就坚持不下去了,三年、四年怎么办?
当前旅游业的主要从业群体是,旅行社、景区、酒店、旅游综合体、乡村旅游,等等。旅行社作为行内“长子长孙”“百年老店”,面临的形势最为严峻——疫情直接将其最擅长的组织游客、产品能力基本“废掉”,使其面临生存艰难。

举步维艰的旅游业
当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国家文旅部通过审慎考量和决策,决定放开跨省游,允许旅行社组织省际之间的团队业务。
但从实际运行看,各地从地方利益、自身利益出发,额外做出各种“土规定”“土办法”,如要求“非必要不出省”“非必要不出市”。
在执行中,充分结合“地方特色”,不出红头文件,都是口头要求,甚至也不明确传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很多职工考虑到领导阴晴不定的态度,放弃年休假或法定节假日休假这一被国家法令明确保障的休假权益。
如此上下不一致,部门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却导致从事旅游业经营的机构“很受伤”。
譬如,7月底,本地很多旅行社接受游客报名,组织团队甚至旅游专列,本来已经满团,只等出发。但是随着8月份南京等地疫情的爆发,游客纷纷退团。而此时,有的旅行社已经为团客们预付了全额机票,酒店费用,产生实际支出成本。而游客则以疫情不可抗力为由,要求组团社全额退款。
另一方面,那些提前收取预付款的航空公司和酒店,则以“没有红头文件”为由,拒绝向旅行社退还预订款,令旅行社苦不堪言,有的案件迄今还未处理完。
旅游企业真的已经到了危险时刻!
最最可怕的是张家界和伊犁的两次疫情管控,人们对疫情下旅游的阴影才是对整个行业最致命的伤害。国庆节的余温尚未散尽,一条“广东知名老牌旅行社申请破产”的消息,引爆了全国旅游圈。
面对疫情长达两年的持续冲击,在坚持了近两年后,这家有着33年历史的老牌旅行社终于也撑不住了。
根据企查查的数据显示,从2020年2月开始,已经注销的旅行社相关企业有11.4万家,占比总注册量的40%;已吊销经营的旅行社相关企业有2.0万家,占比总注册量的7%。
一个人被拖的太久了,就会慢慢失去斗志,一个行业被拖得的太久了就会失去信心。
有资深旅游从业者表示,新一轮的旅行社倒闭潮正在赶来,在接下来的行业寒冬里,将会有更多的旅游企业紧步广东和平国旅的后尘。
愿旅游业有人甘愿做一回星星之火
对于现在疫情的不确定性,相关旅游业专家也表明,旅游从业者在未来两年里,要随时做好失业准备。但疫情终将会过去,之后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近特别喜欢一部电视剧——《功勋》,讲的是《李延年》《于敏》《袁隆平》《屠呦呦》等八位获得“共和国勋章”的英雄,他们面临艰苦的条件要比我们现在苦的多,但全都是肝脑涂地。
我知道已经游很多从业者转行了,随着疫情的延续,还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转行,但我相信还是会有人愿意留下来。就像山东大学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兼山东旅游行业协会会长王德刚说的那样:
“旅游业近四十年发展积累的人才、企业、品牌等“家底”,在当下有严重的流失之忧。为了发展社会需要的现代服务业,持续拉动经济社会的均衡、健康发展,扩大社会消费。培育与社会主义强国地位相对应的山东现代旅游产业,都亟须拿出非常举措,在困难情况下推旅游产业一把,为旅游业留下一些可以“复燃”的底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