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JMz 天道圈 2024-01-17 07:00 发表于安徽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结业之际。回顾这半年的学习历程,我不禁思绪万千。从最初的懵懵懂懂,到现在的境界升华,我能够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当初还在阳明学堂学习的时候,是因为对天道圈大家一直说的见路不走感到非常的好奇和疑惑。
我在视频号上刷到好多王志文老师演的电视剧解读《天道》、《青瓷》等,于是便找到程程老师拉进来《道德经》筑基班。现在回看,这个决定改变了我好多,在群里有诸多良师益友,高谈论阔,改变了我的眼界和思维。
这次的车票,到二十五章就结束啦!
前25章主要论述了“道”的本质、宇宙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等方面的内容。这些章节虽然字数不多,但含义深远,对于我们理解老子思想、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指导现实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老子在第一章就提出了“道”的概念,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和根源,它无形无象,超越时间和空间,是万物之母。
这种对“道”的理解和描述,贯穿了全书的始终,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老子认为宇宙是一个无限的、永恒的整体,其中包含着无数的个体和事物。
这些个体和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这种宇宙观强调了整体性和和谐性,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老子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规律,不强行干预事物的发展,让事物自然而然地发展。
这种人生观强调了顺应自然、追求内心平静的重要性,对于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老子认为理想的政治应该是“无为而治”,即政府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强行干预人民的生活和发展,让人民自然而然地生活和发展。
也就是课堂上经常讲的理想国,这种政治观强调了政府应该尊重人民的权利和自由,不过度干预人民的生活,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现代政治制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实现到孔子说的仁义国,已经特别了不起了,但我相信,每个人内心都有自己的一个理想国。
老子的思想强调了追求内心平静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容易感到焦虑和不安。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就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和压力。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放松自己、调节自己的情绪,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要有空杯心态,满则溢,盈则亏。有时候生活中要学会给自己做减法。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得失,但我们需要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它们,明白得与失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这就好比老子所教诲我们的:宇宙间的变化是恒常的,而静止只是相对的。因此,当我们遭遇困境或失意时,需要明白这只是生命旅程中的一个暂时阶段。
事物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好景可能会转坏,而困境也可能蕴藏着转机的种子。
老子曾用水来比喻这一道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这句话告诉我们,水滋养万物但从不与之争夺,它总是流向低洼之处,这种谦卑的姿态使它接近于“道”的本质。
同样,“江河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江河之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是因为它们善于处于低位,这种姿态使它们能积聚更多的力量。
这对我们的人生也有着深远的启示:有时候,保持谦卑,反而能让我们积蓄更多的能量和潜力。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当人们忽略你、不排挤你、不嫉妒你时,你就有了更大的空间和机会去磨练自己、展现自己的才华。这样,当有一天你的时刻来临,你就能像楚庄王那样,一鸣惊人,以柔克刚。
老子的道德经从20章开始,便开始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其实学到这,可以发现古代文化都有共通性,《阳明心学》也强调着知行合一,也需要我们对心的“向内求”、“修道”。
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拒绝纸上谈兵,只有达到知行合一,感悟到的才有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守住本心,不自视,不自见,不自伐,不自矜,通过实践,发现自己过去的成功,并坚持到底。
至此,感谢所有的良师益友,感谢大家倾囊以授。也感谢天道圈,给大家带来这么好的环境,相互学习相互提升。希望大家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圣人,或者是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