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投资者的心情经历着过山车。从年初的快速上涨带来的兴奋,到年后快速下跌带来的恐慌,再到近期反弹的喜悦,这几天似乎又有继续下跌的征兆。
如果你跟随着市场和情绪的波动做不停的改变投资策略和操作,很容易做出不理性的行为。如果时间拉长,不理性的操作积少成多,“负利”效应也会很明显。
假期跟朋友打德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刚开始打牌都很谨慎,下的筹码都比较小。但随着时间进展,牌局深入,大家下的筹码会越来越大。尤其是当一些特殊的牌面发生后,打牌的风格容易发生改变。比如有的人连续输牌之后,会倾向加大下注额度,以博取更高收益来回本。有的人看见隔壁桌的对手用小牌参与赢了大筹码之后,也会用倾向用小牌下大筹码碰下运气,还有的人是用大筹码赢了牌局之后,明显增加了下大注的频率。类似的案例还有不少。这些操作在事后回想起来时,会觉得不是那么理性,但是在打牌的当下就很容易受到微妙情绪的影响而上头,做出草率的决策。这样的决策过程在股票和基金投资中也常有体现。
我们做一个相关性分析,发现我们公众号文章的阅读量跟市场的波动率相关性很高。说明当市场大涨或者大跌的时候,带给投资者的情绪刺激点比较多,所以想要寻找市场观点的读者明显多了起来。
去年底今年初抱团股,明星基金涨势最凶的时候,恰恰是多数投资人容易上头,容易犯错的时候。虽然很多人都会脱口说出“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的金句,但投资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往往是“别人贪婪我更贪婪,别人恐惧我更恐惧”。尤其是在发现周边的人都在赚钱而你不赚钱,或者赚得比别人要少得时候,心态很容易不稳定。我的一位同学跟我说他去年到现在都没有赚钱,虽然他在行情之初就参与了基金投资,也赚了不少,但是由于那个时候行情好,他嫌主动管理基金来钱太慢,于是不断赎回基金买入自己不是那么熟悉的个股和主题型基金,结果亏掉了之前积攒的利润。这位同学也是金融专业毕业,理论知识并不匮乏,不然他也不会基金投资中赚到那些钱。他说回过头来看自己当时的决策觉得很不可思议,不敢想象当时怎么会做出那样不理智的交易。但是因为行情好,有点过于兴奋,自信心膨胀的速度远远快过投资能力的成长。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情绪管理是投资中的必修课。我们除了知道市场是在贪婪还是恐惧以外,我们还要努力让自己保持一个清醒的意识,知道自己当下有没有“上头”。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可以在心里给自己罗列一个自查清单,在做重要投资决策之前,给自己留一些时间清空杂念,想想这些点是否考虑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