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灵芽 灵芽 2024-01-14 20:29 发表于广西
一位朋友说了自己的烦恼:
因为自己的房子离学校近,小姑的孩子为了方便上学,就想搬到她家来住,她认为不是什么大事,爽快答应了。
后来孩子的生活作息跟她不一致,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
她跟老公提出让孩子搬回家住,老公说她小题大做,太小心眼,叫她别太计较。
她听了心里很不舒服,但又不好闹翻,怕伤感情,只能强忍着。
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本是好心帮忙,最后却落下一个拧巴的下场,心里觉得很憋屈,越活越郁闷。
原本是好好的关系,后面变得越来越糟糕。
关系中最需要遵循的准则是什么?
不是真诚,不是互惠,不是共情和换位思考,而是:边界感。
边界就像一个”契约”,规定哪些可以做,哪些能容忍,哪些能帮忙,都由这个”契约“来确定。
只有双方都共同遵守这个”契约”,才能真诚、互惠、共情,才能保持长久。
01/
边界感如此重要,如何才能建立自己与他人之间的“边界感”呢?
首先,最基础的一条,就是要做到彼此尊重。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特别在亲密关系中。
比如:
要求爱人晚上准点回家,做不到就发火。
小孩子一定要乖,要听大人的话。
父母一定要按照我们安排的去生活才放心。
许多自恋的人,眼里往往只有自己心中的那一杆秤,很难看见别人,更谈不上尊重。
我看到一位爸爸,因为儿子不赞成他的观点,恼羞成怒,拒绝给儿子寄生活费。
我看到一位妈妈,嫌弃周边的小孩太贪玩,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能出去跟小朋友玩。
有人总是随意开各种玩笑,不在乎旁人的感受,
有人喜欢对人评头论足,指指点点,
有人特别喜欢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别人身上,还说:我是为你好,你还不领情,真是不识抬举。
即便是小孩,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喜好,完全可以自主决定认同什么、不认同什么。
你觉得大家都是熟人,随便说说怎么了?别人可不这么认为。
你觉得朋友之间随手帮个忙理所当然,别人心里不一定乐意,
你觉得公司这么忙,加个班还有意见?别人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可侵占。
所有“你觉得”的东西,一定要取得对方的认同才能去做,如果不尊重对方强行去做,那就是越界。
02/
第二点就是要有开放的心态。
一个同事被老板扣掉一大半奖金,回来跟老公诉苦,老公说:你平常粗心大意,我总是提醒你,这回出问题了吧?
然后安慰说:“不要想不开,不愿意做,就另外找一家。”
听了这些话,她心情更郁闷了,为什么?
其实她只想要对方理解、看见,并不需要提太多的建议。
倾诉一方觉得,我现在非常难受,你为什么忽视我的感受,否定我的感受?
而倾听的一方却觉得,你为什么不肯走出来?呆在情绪里面毫无意义。
在他的眼中,是对方出了问题,对方的思考和做事方式偏离了方向,我要把她扭转过来。
其实这就是在侵犯对方的界限。
不要妄自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来代替对方的感受。
保持开放的心态,询问对方的感受,跟对方真诚、坦率的沟通。
用空杯的心态去交流,先接受,再理解,少评判,多聆听。
03/
第三要做到课题分离。
许多人喜欢过度共情别人,也是越界行为。
见到别人遇到伤心难过的事,自己比他们还伤心,还着急,恨不得把事情全部揽到自己身上。
阿德勒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说:每个人都应该承担和处理自己的问题,不要替别人操心,不要为别人背负不属于自己的烦恼。
它给双方画出一条界线,边界这边是我的,我可以在我的边界之内,尽我所能给予你帮助和支持。
超越边界之外的事情,我没办法帮你承担。
唯有做这样的课题分离,才能让对方和自己在等同位置上对话。
04/
当然,在尊重别人界限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设定自己的规则,建立自己的边界。
比如:
哪些时间是属于我自己的,哪些时间可以给别人,
什么事情我能帮,什么事情不能帮。
我做事方式是什么,我喜欢哪种沟通方式。
给自己制定这些标准之后,一旦别人不符合自己的原则,你可以告诉对方:实在抱歉,这是我的原则,没办法违背。
永远要记住,只有建立边界,让别人尊重你的节奏,才能更好的掌控自己的生活。
避免让别人过度侵占你的边界,找到让彼此都舒服的节奏,才能让一段关系长长久久。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