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极刻 大河财立方 2023-03-30 12:18 发表于河南
大河财立方记者 陈薇 赶在4月1日阿里巴巴开启2024新财年之际,阿里巴巴宣布启动组织变革——“1+6+N”,即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将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国际数字商业、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 这被认为是“阿里巴巴24年来最重要的一次组织变革”,立即引发了市场关注。3月30日上午8时,阿里巴巴召开电话会议,回应市场关切问题。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在电话会议中表示,此次组织变革最核心的变化是,六大集团业务会形成各自的经营实体,拥有独立的董事会和治理结构,条件成熟可以独立寻求第三方融资以及上市,它们彼此之间的协作关系,将以市场化标准的商业规则、商业协议来实现。阿里巴巴集团与六大业务集团的经营关系,会逐步从此前的业务运营走向资产运营、资本运营。 改变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 在此前张勇发布的全员信中提到,“1+6+N”中“1”指阿里巴巴集团,阿里依然是一家上市公司,法律主体、财务主体没有变化; “6”指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国际数字商业、大文娱六大业务集团; “N”则是阿里旗下其他业务公司,如阿里健康、高鑫零售、盒马、夸克等。 其中,张勇兼任云智能集团CEO,戴珊担任淘宝天猫商业集团CEO,蒋凡担任国际数字商业集团CEO,俞永福担任本地生活集团CEO,万霖出任菜鸟CEO,樊路远则担任大文娱集团CEO。 在电话会议中,在谈及组织变革的原因,张勇表示,从1999年阿里巴巴集团成立,到现在24年中,其实公司的组织结构、业务领域、业务模式都在不断演进。 “历史上,我们有很多通过生产关系的改革,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案例。”张勇说,就像12年前阿里巴巴将一个淘宝变成了三个,淘宝、天猫和一淘后期释放了巨大的生产力。 因此,他认为这次的变革也是在承袭阿里巴巴历史上一如既往的变革勇气,希望能在关键时刻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来释放生产力。其实,从顶层上来说,近几年他一直在倡导敏捷组织的方向,此次改革是实实在在地向前跨一步,这让各条业务面对市场竞争、环境变化时,可以有更短的决策链路,市场的响应更快,同时也让每个业务公司的员工有更强的主人公的意识感,并以此来促进创新。 释放业务集团和员工的活力 谈及此次组织变革最大的特点,张勇说,未来每个业务集团都会形成各自的经营实体,会拥有自己的董事会和治理结构,具备条件的,可以形成自己的员工的持股计划和公司的持股计划。当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它们可以寻求第三方融资,具备上市条件后,也可以寻求独立上市。 选择2024新财年开启之际进行组织变革,也是让各个业务集团的核心管理层,可以根据组织变革制定业务计划:不仅是规划明年,而是规划好未来的若干年,真正像一个创业者一样,围绕整个周期制定战略规划。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集团内部原有的协同合作方式也将变化。此前,业务之间协同除了需求也源于集团内部的行政命令,而未来业务集团之间是否继续保持协同关系,会考虑质量、成本、稳定性等需求,进行市场化的选择。 “我想这几条都是重大的改变,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方式,释放业务集团和员工的活力,也是满足市场的期待。”张勇说。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集团在变革以后,将更多发挥大股东的作用。作为六大集团的控股股东,阿里巴巴目前还要继续控制每家公司的董事会,但是未来阿里巴巴集团与业务集团的关系,会逐步从业务运营转向资产运营和资本运营。 未来当业务集团逐步上市之后,阿里巴巴集团也会进一步在当时评估它们对整个集团的战略的重要性,来决定是保持控股还是放弃控制。 增长乏力推动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的背后,是阿里巴巴在过去几年面临宏观环境的变化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所表现出来的增长乏力。 作为淘宝天猫最重要的电商节的双11,滚动的成交大屏、红火的业绩喜报,一直是最具仪式感的部分。但2022年11月12日凌晨,在大家翘首以盼之后,第14个天猫双11的GMV却缺席了。 其实从2019年开始,天猫双11的GMV就开始出现疲态,此后几年GMV的增长,基本都是靠扩大统计口径来完成:从纯线上天猫平台成交,到加上口碑、饿了么等多元业态,从统计11月11日一天交易数据,到统计长达11天的购物季成交情况。 从财报数据看,2020年至2022年,阿里巴巴中国商业部分的营收从3520亿元增长到了5927亿元,增长接近七成。但这部分增长却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经调整息税前利润(EBITA)从1848亿元减少至1821亿元,利润率从53%降至31%。 而由俞永福带队的本地生活集团,不仅包括刚刚与高德整合的口碑,还包括饿了么等业务。尽管到店、到家、流量入口都非常齐全,但第三方数据显示,2022年饿了么在外卖市场的份额跌至约30%。 “美团在本地生活份额的压倒性,本就让饿了么‘对打’美团难度不小,抖音、快手强势入局,更是让阿里本地生活压力只增不减。”电商分析师鲁振旺分析认为。而大文娱本身就是阿里弱项、阿里出海在东南亚市场也未能守住第一,回到创业的状态对习惯于在集团羽翼下成长的业务来说,压力也是显而易见的。 谁将第一个冲刺IPO 不过,市场对阿里巴巴的组织变革还是给予了积极回应。3月28日,相关消息公布之后,阿里巴巴美股、港股股价涨幅均超过10%,3月30日上午电话会议后,阿里巴巴开盘股价继续上涨约1.8%。 3月29日,摩根大通发布研报表示,如果阿里巴巴拆分,其股价可能会上涨超过100%,即阿里美股和港股股价达200美元和190港元。中金发表研报则表示,测算得到2024财年阿里巴巴对应估值4182亿美元,维持阿里美股和港股目标价140美元和137港元,评级跑赢行业。招商证券则发布评级报告称,维持阿里巴巴港股“强烈推荐”评级,目标价格为150港元左右。 在电话会议中,也有投行询问,阿里巴巴哪个业务集团有望最先上市,阿里巴巴并未正面回复上述问题。不过从目前经营情况来看,外界认为,阿里云智能、菜鸟等最有可能率先冲线。 阿里云智能集团包括云、AI、钉钉等业务,据阿里巴巴2月23日发布2023财年第三季报,抵消跨分部交易后,阿里云该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至201.79亿元,占总营收的约8%。在财报后电话会议上,张勇也着重介绍,云计算是阿里巴巴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之一,而该业务由张勇担任CEO,这也被认为是率先独立上市的信号。 成立于2013年的菜鸟,现任CEO万霖2014年从亚马逊离职后加盟菜鸟。目前菜鸟不仅在国内竞争激烈的电商物流突围,也成为支持当前阿里国际化等业务的重要能力。根据阿里2023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菜鸟营收同比增长27%,蝉联集团第一,而且2023财年菜鸟几乎不亏钱了,在此之前,菜鸟也已经多次传出了准备上市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