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八方来贺 八方来贺 2024-01-22 22:59 发表于安哥拉
科萨人,是南非一个说班图语族科萨语的族群,主要分布在东开普省,是恩古尼人的一支。他们分成几个相关的部落。
科萨语也是南非第二大语言,科萨人与祖鲁人可以一定程度互相沟通,特别是在城市地区祖鲁语的使用频率更高。许多科萨人,特别是生活在城市地区的人,也会说祖鲁语、南非荷兰语和或英语。
非洲原始部落2——ZULU
他们是从东非大湖区南下的班图语族恩古尼人的分支,驱逐并吸收了南非一部分的科伊桑人,他们在17世纪时到达南非并在东部各地建立定居地。
科萨人在18世纪初于东索梅塞特与白人接触,在18世纪末开始与波耳人和后来的英国人持续冲突,进行了长达110年的战争。
英国在19世纪末把他们打败,结束了南非黑人的独立。
柯萨人为父系氏族,每个氏族由众多群体组成,每个群体有各自首领,首领根据血缘获取氏族内的地位。
全部落的事务由一些小氏族和家系群的领袖组成的议事会辅佐、管理,而科萨女性不得参与政治。科萨社会土地公有,按需求分配,物品共享。
科萨人重视从祖先继承的传统习俗。科萨文化中的每个人在自己的社会中都有专属于自己的社会位置。从出生开始,一位科萨人经历不同的社会仪式,这些仪式使个人认识到自我的成长也从中替自我寻找了专属于自己的社会角色。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仪式,旨在将个人介绍给他们的同伴以及他们的祖先。
从“imbeleko”开始,这是为了向离开世界的祖先介绍一个新生儿,从inkwenkwe(一个男孩)到indoda(一个男人)的仪式。
今天这些仪式和仪式仍然存在,但许多都市化的科萨人并没有严格遵守这些仪式和习俗。
“ulwaluko”和“intonjane”,这些仪式是为了从儿童到成年的过渡而举办的,即所谓的成年仪式。
祖鲁(Zulu)曾经执行过这种仪式,但是由于1810年代的战争,沙卡国王阻止了它。2009年,King Goodwill Zwelithini Zulu再度引入了这个仪式,这个话题引起了科萨和祖鲁斯之间的争论和争斗,因为彼此都有实践或放弃一些习俗,所以双方都认为自己优于另一方。
所有仪式都象征一个人的发展。在每次仪式进行之前,每个人都会花时间与当地长老一起为下一阶段做准备。长老的教导不是用书写的方式,而是通过口头传统代代相传。
例如:iziduko(氏族)对科萨身份最重要(甚至超过名字和姓氏)通过口头传统从一个转移到另一个。
知道你的isiduko对科萨人至关重要,如果一个人不认识一个人的家族,那就被认为是一种耻辱,或是被认为是uburhanuka(缺乏认同感)。
当两个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时,交换的第一个讯息是彼此的isiduko。两个姓氏相同但是氏族不同的人被认为是完全陌生的人,但是来自同一个氏族但姓氏不同的两个人被视为近亲。这形成了ubuntu(仁慈)的根源,这个词的含义就是:在需要时向一个完全陌生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Ubuntu不仅仅是互相帮助,甚至可以延伸到在照顾邻居的孩子,在邻居的孩子做错事时教育他。因此,当地有着“抚养孩子需要一个村庄的”(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的俗谚。
目前仍然经常实行的传统仪式是男性仪式,这是一种标志着从童年过渡到成年的秘密仪式。割礼仪式后,施行者需与社会隔离生活长达数周,通常隔离在山区。在割礼的愈合过程中,施行者在身体上涂抹白泥,并遵守许多禁忌。
埋葬习俗包括一系列特定仪式,为了表示死者是有尊严的死亡。一旦某家族有成员死亡,整个家庭就会聚集在一起准备所有的丧葬仪式。
为了陪伴死者的灵魂到祖先的土地,当地的男性部落领袖或死者的代理人会进行“umkhapho”(陪伴)仪式。umkhapho的目的是保持死者和家属之间的情感连结,以便死者能够返回现世与后代进行交流。
在这种仪式中,一种像山羊的动物被宰杀。这个仪式也可能因为死者是重要人物,而宰杀像牛一样的大型动物。
失去亲人的家庭还会进行的习俗包括清空的家中的主卧室,称为“indlu enkulu”。清空房间是为了替大家庭成员创造空间,使他们能够在主房间里哀悼亡者。
最重要的家庭成员或是邻居,通过在地板上放置传统草垫(ukhukho)或床垫来安排主卧室的座位,使得家庭成员有适当的位置哀悼亡者。
在科萨丧葬文化中,送葬者不需要得到葬礼的邀请。科萨葬礼文化中欢迎所有愿意参加葬礼的人。这意味着死者家属必须准备接待未知数量的哀悼者。传统上,亡者家属会提供“inkobe”(煮熟的干玉米和水)给哀悼者食用。
其中,玉米是从家庭食物储备中提取的,或是由家人和邻居捐赠给亡者的家庭。在21世纪,提供“inkobe”给送葬者被视为禁忌且羞耻的行为。
目前科萨人会将葬礼的餐饮委托给葬礼餐饮业代办。
埋葬遗体的那天,科萨女人会为大家庭准备食物,在大家庭成员到家之前,会举行“ukuxukuxa”(清洁)仪式,通常会屠杀一只山羊、绵羊,或是其他家禽。
在埋葬后的第二天进行清洁仪式,家庭中失去亲人的妇女前往最近的河流清洗死者在死前使用的所有衣物和毯子。
除此之外,仍留在住家的死者衣服将会被清空,家庭成员会剃掉头发。剃掉头发表示的是,即使在死后,生命也会继续涌现。
科萨人的传统信仰,与其他所有的南班图地区一样,由四个主要元素组成:相信上帝(至上的存在)、尊敬祖先、相信医术以及对巫术的恐惧。
传统科萨人信奉祖灵信仰,但也相信关怀他们、在重大危机中保护他们的“造物主”。而祖先则是会监视、照顾子孙的日常生活、他们的稻作和牛只。
祖先也会透过梦境与家人交谈。然而,并非每个人都能阐释这些梦境,因此需要有巫师来作为祖先与活人间沟通的媒介。这些巫师的外表很好辨认,他们穿着特殊的服装,通常是具有纯洁象征的白色。
科萨传统工艺品包括串珠,编织,木制品和陶器。传统的乐器包含鼓,摇铃,哨子,笛子,口琴和弦乐器。
科萨人有在各种不同仪式场景中演唱的曲子,最著名的科萨歌曲是一首叫做《Qongqothwane》的结婚乐曲,这首歌曲也由南非女歌手Zenzile Miriam Makeba翻唱为Click Song Number One。
以诺·桑唐加所作科萨赞美诗《天佑非洲》后来也成为南非国歌的一部分。现今有数部以科萨语拍摄的电影。
例如,《卡雅利沙的卡门》是乔治·比才1875年歌剧《卡门》的现代电影翻版。它完全在科萨拍摄,结合了原始歌剧的音乐和传统的非洲音乐。
科萨人用玻璃、木头、金属、坚果壳、骨头、种子等制成小型圆形物体──珠子,接着再将制好的珠子用线串连起来。根据记载,葡萄牙人于1930年代借由贸易引进玻璃珠。
而在玻璃珠被引入之前,人们是使用自然界的物质来制造珠子。科萨人仰赖与萨恩人交易或以物易物取得珠子。科萨人会帮助萨恩人,以换取到珠子。萨恩人的珠子是将鸵鸟蛋壳切成小块,并凿洞、抛光然后串成一串。制造串珠耗时旷日,因此串珠很稀少、价格高昂、有价值且受欢迎。
科萨的串珠饰品包括ithumbu(精细复杂的项链,科萨女人在表演传统舞蹈时会穿戴)、iqoqo(戴在后背的串珠、流苏饰品)、vulwakabini(穿在上半身及胸部的串珠上衣)、isidlokolo(用大珠子装饰的动物皮帽子,巫师、术士在传统舞蹈或为病人治疗时所穿戴)、impempe(带有项链的哨子,哨子象征少年时代)。
装饰品在不同文化中,作为社会意义的象征并用于特定目的。它们被用于确定身份、历史和地理位置等,并透露年龄、性别和社会阶层等个人讯息。
随着科萨人将它们有意义地用于社会运作,珠饰创造了科萨人的一种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科萨人也相信珠子会在生活与祖先之间建立联系,占卜者也会在仪式中使用它们,因此珠饰具有精神意义。
科萨珠饰可以用来确定一个人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社会地位或角色、精神状态。
经常使用的珠子图案包括树木、钻石、方形、V形、三角形、圆形、平行线,不同年龄组会有不同的专属图案。
尽管珠饰具备一定的文化意义,但珠饰的创造者仍具有掌控自己创造性的权力,可以根据个人偏好来创造珠饰。
然而,自西方国家殖民统治后,非洲传统文化与艺术逐渐在全球化的脚步下消失,曾经在科萨人传统生活中扮重要地位的珠饰,现在已面临绝迹。因为科萨人改成归依基督教,而戴珠饰会被认为是异教徒的外在表现。这些传统珠饰被烧掉、砸掉或扔掉,而在科萨人聚居的乡村地区中,珠饰工艺也面临到无人传承的困境。
传统上,科萨男人必须扮演猎人、勇者及牧场主人的角色,因此不同种类的动物毛皮在他们的传统服饰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他们通常会在肩膀披上用动物皮做的短披风,覆盖身体前半部。有时候也会用毯子来取代披风。传统的科萨男人也会穿动物皮所制成的凉鞋。
传统里,科萨女人的服装及首饰能表现出她们的生命阶段。刚结婚的女孩、已经生下第一个小孩的女生,都会戴不同的特定头饰。她们的头饰是五颜六色的编织头巾。
女人的服饰包含明亮色系(如橘色、绿色、红色、白色)的连身裙。科萨人著名的美丽串珠工艺也被广泛运用于女人服饰中,除了裙子上通常会镶有珠子之外,她们会戴长长的串珠项链,衣服的领口有多种色彩的珠子装饰,也有串珠臂饰和手链。
八方来贺
受天之祜,八方来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