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鸡娃的父母占了绝大多数,不紧不慢的,就那么零星几个。
当然,我也徘徊和犹豫过,当看到朋友的孩子比较优秀,KET、钢琴样样拿得出手,多少有过着急,但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个子越来越高,突然也就不想那么多了。
同事的孩子一年级在学校挨欺负,他告诉儿子打回去,爸爸在后面支持你,老师那爸爸担着,否则还有五年,人家会一直欺负你。
我说这要是我,我肯定干他家长去了,为什么让孩子自己解决?同事反问:你能替她解决几年?她一生那么长。
我被这样的理由说服了,仔细思考了一下,是啊,父母能陪孩子几年呢?
说很长,我们要管到18岁,可基本孩子12、13岁初中后,大部分时间就不在家了,在家也就是在写作业。
而且青春期的交流不会很多,你也管不了多少,等他们长大了,回来看你的时间,不会比你看你父母的时间多,那时的探望,每一次都是奢侈。
所以你们真正能相处的时间,不过数年而已。
稍微精确一点,就是十岁之前。
再稍微精确一点,刨去大部分他的时间在学校,你在上班,交错的时间,一天也就1-2小时,全部算下来,几年吧。
这便是父母和孩子这辈子的缘分。
当然,这也是为数不少父母放弃的一段时间,因为他们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但是,未来有很多很多的问题,甚至决定一生是否幸福的重要问题,都是在这几年决定或是埋下种子的。
所以,相互苛责什么呢?
并不是说这是所谓快乐教育或者是放任的理由,而是说孩子这一生的幸福,其实与父母关系不大,更多的还是靠他们自己。
又或者说,孩子就是父母的投影,你过得好,她就能过得好,你过不好,鸡娃除了增加远期的隐患,毫无意义。
我是不建议十岁之前进行任何形式的考试的,甚至不需要报专业课辅导班,也不要当什么班干部,多陪孩子运动、阅读、行走、说话,像孩子一样对话,让她每天都盼望你回来,拉着你的手一起玩。
十岁之前的孩子懂得道理不多,你不要跟她说,如果XXX就XXX,也不要说未来不好好学习的后果,她不会懂,她只会看,父母回家是在干嘛,是看手机还是看书,父亲是每天半夜回来,是不是醉熏熏,还是每天都能陪她做游戏,妈妈会不会总发脾气。
幸福、美好这些词,是具象的而非抽象的,而且,这些字眼对于成人来说都无比奢侈,孩子的快乐,其实很简单。
我们会把自己的不快乐,转嫁给孩子,自然或不自然,可是,时代变化那么快,我们的经验,其实管用的年数越来越短。
真正能传递给孩子的,只有好的习惯,身体力行的言传身教,平稳的情绪,阅读排解的方式,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治愈一生的幸福童年。
我们能做的,就是让孩子和父母都在某个环境中沉浸式学习,一同成长,去引导她发现自己的天赋和特长,然后变成谋生的技能,这便是最好的结果。
不要在家庭给孩子挫折,她这一生,要受的挫折多了,父母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给孩子正向的激励,并且像我同事那样说:爸爸永远站在你身边。
时代在内卷,竞争在加剧,我们的孩子注定比我们痛苦,但这并不是父母的错,但是不能认识到自己孩子的优势和劣势,用胡萝卜的标准去衡量人参,让他最终迷失在错误的赛道,就是父母的错了。
当父母的做好自己,不要想太多,自己做一个能快乐的人,尽可能洞悉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并找到生存的方法,然后和孩子一同成长和面对,你如果差不了,孩子自然也差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