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岁月静好”到“躺平”
这些天“躺平”这个词忽然流行起来了,意思大概是说年轻人不工作(至少是不加班),不消费,不结婚,不生孩子,不买房,不当韭菜,躺平任嘲……

本鼠最喜欢的姿势 为什么大家忽然都躺平了?本鼠倒是觉得一点也不奇怪:几年前“岁月静好”这个词流行的时候,今天“躺平”的种子就已经埋下了。
经济真正欣欣向荣的时候,没有人说“岁月静好”,那时大家所想的是明天一定会比今天更美好。“岁月静好”这个词其实就暗示着,中产阶级已经没有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梦想了,只能追求现世安稳。换句话说,能保住现有的东西就不错了。
一个人这么想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但要是大家都这么想,其结果就是没有人想要创造财富,都想着怎么在现有的财富里面分到更大的一块。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所谓的“内卷”,意思就是说,大家都非常努力,但是因为不能把蛋糕做大,所以大家都是非常努力地在抢现有的蛋糕。蛋糕一共就这么大,你抢到的多了我抢到的就少了,结果就是大家都非常辛苦,也都很焦虑。这个问题在教育领域最为严重,因为不管你怎么努力,升学的名额都不会增加,你要竞争的不是学到了多少东西,而是跟别人的相对位置。

好多人从小学开始就在内卷,卷了很多年之后现在终于想开了,于是躺平了。
那么内卷的原因何在?其中一个原因是价值观单一。很多人从小到大在学校里学到的“努力”和“竞争”,就是拼命争抢固定的大学录取名额,从来不会想到怎么创造财富、把蛋糕做大之类的事。而且他们还要求别人跟他们三观一致,换句话说就是要求别人都必须和他们一起内卷。遇到像丁真这种居然不读书不努力不内卷就成了网红的人,他们就义愤填膺。按理说他们应该感谢丁真这样不参与内卷的人才对,因为少了一个竞争对手。一个社会如果价值观多元,每个人有不同的追求,有人要当学霸有人要当橄榄球队队长有人要当啦啦队长有人要当摇滚歌星,竞争也就会不那么激烈,内卷的程度也会低一些。有些人一方面抱怨内卷,一方面又瞧不起那些不跟自己一起卷的人,实在是自相矛盾。
但这也只是表面上的原因。“内卷”和“躺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德隆·阿西莫格鲁和詹姆斯·罗宾逊在《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一书之中把制度分为汲取性的和包容性的。简单说来,就是一个注重怎么分蛋糕,一个注重怎么做蛋糕;一个通过权力发财,一个通过创新发财。在汲取性的制度下面,真正的创新往往会破坏现有的权力结构,因此会被压制。这才是前面所说的内卷和价值观单一的根本原因。如果现实就是你做的蛋糕会被别人抢走,只有会抢的人才能吃得上,那自然就不会有人去做蛋糕;如果现实就是利出一孔,别的路都被堵死,那自然也就不可能有什么多元价值观。
所以,除了“内卷”和“躺平”之外,还有别的选择吗?









